第一部分 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研究背景 | 第1-19页 |
一、 祖国医学对经脉(穴)—脏腑相关理论的认识 | 第11-14页 |
二、 足阳明经与胃相关联系通路与物质基础的研究 | 第14-19页 |
1 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外周通路及物质基础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中枢通路及物质基础的研究 | 第15-19页 |
第二部分 损毁孤束核对电针足阳明经穴胃肌电的影响 | 第19-33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3. 穴位定位 | 第20页 |
4. 实验分组 | 第20页 |
5. 胃电极的埋置 | 第20页 |
6. 胃肌电的记录 | 第20-21页 |
7. NTS的损毁 | 第21-23页 |
8. 大鼠胃电快慢波各参数分析测量方法 | 第23-24页 |
9.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第三部分 电针大鼠足阳明经穴对孤束核SP的影响 | 第33-44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1.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4. 实验分组 | 第33-34页 |
5. 穴位定位、胃电极的埋置、胃肌电的记录、大鼠胃电快慢波各参数分析测量方法 | 第34页 |
6. 免疫组化的检测 | 第34-37页 |
7. 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第四部分 NTS微量注射SP受体拮抗剂对电针大鼠足阳明经穴胃肌电的影响 | 第44-52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2. 实验动物实验仪器 | 第44页 |
3. 实验动物实验试剂 | 第44页 |
4. 实验分组 | 第44-45页 |
5. 穴位定位、胃电极的埋置、胃肌电的记录、大鼠胃电快慢波各参数分析测量方法 | 第45页 |
6. NTS微量注射 | 第45-46页 |
7.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52-63页 |
一、 孤束核是足阳明胃经与胃相关的重要的延脑初级中枢 | 第52-54页 |
二、 P物质是足阳明胃经与胃相关的重要脑肠肽 | 第54-57页 |
三、 经脉(穴)—脏腑肽能神经相关 | 第57-59页 |
四、 “四白”,“足三里”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题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