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前言 | 第14-30页 |
| 药品、试剂、仪器与实验动物 | 第30-32页 |
| 第一章 新喹诺酮类抗菌药格帕沙星和 HSR-903 的质子解离平衡 | 第32-57页 |
| 1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 ·质子解离平衡的紫外分光光谱测定法 | 第32页 |
| ·质子解离常数的求解方法 | 第32-34页 |
| ·脂质体的制备 | 第34页 |
| ·脂质体/水系统中表观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34页 |
| ·RP-HPLC 分析条件和样品测定 | 第34-35页 |
| ·仪器 | 第34-35页 |
| ·色谱条件 | 第35页 |
| ·样品的处理 | 第35页 |
| 2 格帕沙星、环丙沙星和HSR-903 的质子解离平衡 | 第35-46页 |
| ·理论部分 | 第35-38页 |
| ·实验结果 | 第38-44页 |
| ·环丙沙星的质子解离平衡 | 第38-40页 |
| ·格帕沙星的质子解离平衡 | 第40-41页 |
| ·HSR-903 的质子解离平衡 | 第41-44页 |
| ·实验讨论 | 第44-46页 |
| 3 格帕沙星、环丙沙星和 HSR-903 的微观离子分布特性和电荷性质 | 第46-56页 |
| ·理论部分 | 第46-47页 |
| ·微观离子的分布特性 | 第46-47页 |
| ·喹诺酮两性化合物的分子荷电性质 | 第47页 |
| ·实验结果 | 第47-54页 |
| ·格帕沙星、环丙沙星和 HSR-903 微观离子的分布特性 | 第47-49页 |
| ·格帕沙星、环丙沙星和HSR-903 的分子荷电性质 | 第49-54页 |
| ·实验讨论 | 第54-56页 |
| 4. 本章结论 | 第56-57页 |
| 第二章 评价喹诺酮两性化合物与有序磷脂膜的相互作用 | 第57-91页 |
| 1. 实验方法 | 第57-60页 |
| ·pH 值依赖性表观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57-58页 |
| ·正辛醇/水系统中表观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58页 |
| ·脂质体/水系统中表观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58-59页 |
| ·磷脂膜色谱容量因子的测定 | 第59页 |
| ·药物疏水性参数的测定 | 第59-60页 |
| ·药物与磷脂膜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考察 | 第60页 |
| ·正辛醇/水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 第60页 |
| ·磷脂膜色谱的热力学研究 | 第60页 |
| ·脂质体/水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 第60页 |
| 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60-89页 |
| ·格帕沙星、环丙沙星和HSR-903 的pH 值依赖性表观分配系数 | 第60-64页 |
| ·三种药物与生物膜间相互作用评价系统的比较 | 第64-72页 |
| ·正辛醇/水系统 | 第64-66页 |
| ·卵黄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水系统 | 第66-68页 |
| ·平衡时间的考察 | 第66页 |
| ·表观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66-68页 |
| ·磷脂膜色谱 | 第68-69页 |
| ·色谱柱的重现性 | 第68页 |
| ·有机调节剂百分比对药物保留的影响 | 第68-69页 |
| ·磷脂膜色谱的药物容量因子 | 第69页 |
| ·三种药物与生物膜相互作用评价系统的比较 | 第69-72页 |
| ·两性化合物在有序磷脂膜上的分配行为 | 第72-82页 |
| ·正辛醇/水系统中药物疏水性的测定 | 第72页 |
| ·磷脂膜色谱系统中药物膜亲和性的测定 | 第72-73页 |
| ·两性化合物在有序磷脂膜上的分配行为 | 第73-82页 |
| ·正辛醇/水、脂质体/水和磷脂膜色谱等系统的热力学考察 | 第82-89页 |
| ·理论部分 | 第82-83页 |
| ·正辛醇/水系统的分配热力学行为 | 第83-86页 |
| ·磷脂膜色谱系统的分配热力学行为 | 第86-88页 |
| ·格帕沙星和奎尼丁在脂质体/水系统中的分配热力学行为 | 第88-89页 |
| 3. 本章结论 | 第89-91页 |
| 第三章 格帕沙星和HSR-903 在大鼠肺上皮黏液层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 | 第91-119页 |
| 1. 实验方法 | 第91-97页 |
| ·生物样品中格帕沙星的测定法 | 第91页 |
| ·格帕沙星的色谱条件 | 第91页 |
|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91页 |
| ·生物样品中环丙沙星的测定法 | 第91-92页 |
| ·环丙沙星的色谱条件 | 第91-92页 |
|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92页 |
| ·生物样品中HSR-903 的测定法 | 第92页 |
| ·HSR-903 的色谱条件 | 第92页 |
|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92页 |
| ·动物的饲养和使用 | 第92页 |
| ·大鼠肺上皮黏液层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分离 | 第92-93页 |
| ·大鼠肺上皮黏液结合率的测定 | 第93页 |
| ·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体积的测定 | 第93-94页 |
| ·大鼠肺上皮黏液层体积的测定 | 第94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94页 |
| ·大鼠实际肺上皮黏液层和肺泡巨噬细胞中药物浓度的计算 | 第94-95页 |
| ·建立药动学模型解释药物在大鼠体内肺上皮黏液层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 | 第95-97页 |
| 2. 生物样品中格帕沙星的测定法 | 第97-100页 |
| ·实验结果 | 第97-99页 |
| ·方法专属性 | 第97-98页 |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第98页 |
| ·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98-99页 |
| ·提取回收率和样品稳定性 | 第99页 |
| ·实验讨论 | 第99-100页 |
| 3. 生物样品中环丙沙星的测定法 | 第100-102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0-101页 |
| ·方法专属性 | 第100页 |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第100-101页 |
| ·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101页 |
| ·提取回收率和样品稳定性 | 第101页 |
| ·实验讨论 | 第101-102页 |
| 4. 生物样品中 HSR-903 的测定法 | 第102-104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2-104页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102页 |
| ·方法专属性 | 第102页 |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第102页 |
| ·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102-103页 |
| ·提取回收率与样品稳定性 | 第103-104页 |
| ·实验讨论 | 第104页 |
| 5. 格帕沙星在大鼠体内肺上皮黏液层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 | 第104-112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4-110页 |
| ·大鼠肺上皮黏液的结合率 | 第104-105页 |
| ·格帕沙星在肺上皮黏液层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 | 第105-110页 |
| ·实验讨论 | 第110-112页 |
| 6. HSR-903 在大鼠体内肺上皮黏液层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 | 第112-118页 |
| ·实验结果 | 第112-116页 |
| ·HSR-903 在大鼠肺上皮黏液层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 | 第112-116页 |
| ·实验讨论 | 第116-118页 |
| 7. 本章结论 | 第118-119页 |
| 第四章 肺泡巨噬细胞对格帕沙星和 HSR-903 的吸收研究 | 第119-144页 |
| 1. 实验方法 | 第119-123页 |
| ·分离肺泡巨噬细胞 | 第119-120页 |
| ·肺泡巨噬细胞单层的培养 | 第120页 |
| ·肺泡巨噬细胞吸收的研究 | 第120页 |
| ·肺泡巨噬细胞对格帕沙星与HSR-903 吸收的研究 | 第120-123页 |
| ·时间 | 第120页 |
| ·浓度 | 第120-121页 |
| ·温度 | 第121页 |
| ·细胞活性 | 第121页 |
| ·能量代谢抑制剂 | 第121页 |
| ·竞争性抑制剂 | 第121页 |
| ·药物从巨噬细胞内的流逝特性 | 第121-122页 |
| ·建立药动学模型解释药物在体外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 | 第122-123页 |
| ·格帕沙星和 HSR-903 与电负性有序磷脂膜的结合 | 第123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123-138页 |
| ·肺泡巨噬细胞吸收格帕沙星、环丙沙星和 HSR-903 的时间过程 | 第123-125页 |
| ·肺泡巨噬细胞吸收格帕沙星、环丙沙星和 HSR-903 的浓度依赖性 | 第125-126页 |
| ·温度对肺泡巨噬细胞吸收格帕沙星和 HSR-903 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 ·细胞活性对肺泡巨噬细胞吸收格帕沙星和 HSR-903 的影响 | 第127页 |
| ·能量代谢抑制剂对肺泡巨噬细胞吸收格帕沙星和 HSR-903 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 ·竞争性抑制剂对肺泡巨噬细胞吸收格帕沙星和 HSR-903 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 ·格帕沙星和HSR-903 从肺泡巨噬细胞内的流逝特性 | 第130-131页 |
| ·药物在体外肺泡巨噬细胞的摄取和流逝动力学 | 第131-133页 |
| ·亲脂性参数与巨噬细胞蓄积度的相关 | 第133-135页 |
| ·pH 值对格帕沙星和HSR-903 与负电性有序磷脂膜结合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 ·亲脂性参数与进入巨噬细胞内速度的相关 | 第136-138页 |
| 3. 实验讨论 | 第138-142页 |
| 4. 本章结论 | 第142-144页 |
| 全文结论 | 第144-1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6-153页 |
| 致谢 | 第153-154页 |
| 论文发表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