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 第二章 闭路磨机操作最佳状态的数学模型 | 第16-31页 |
| 2.1 传统的粉磨动力学 | 第16-18页 |
| 2.2 闭路磨机操作最佳状态的数学模型 | 第18-31页 |
| 2.2.1 粉磨速度方程式 | 第19-20页 |
| 2.2.2 n值的讨论 | 第20-21页 |
| 2.2.3 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2.2.4 (lnRo/re)/(Ro/Re)、n的讨论 | 第22页 |
| 2.2.5 如何达到Ro/Re=e,使(lnRo/re)/(Ro/Re)值最大 | 第22-27页 |
| 2.2.6 如何使n→1 | 第27页 |
| 2.2.7 n、Ro、Re的调整 | 第27-31页 |
| 第三章 水泥厂粉磨系统的标定方法和标定内容 | 第31-37页 |
| 3.1 技术标定的必要性 | 第31页 |
| 3.2 标定的内容及标定的方法 | 第31-37页 |
| 3.2.1 原始数据的收集 | 第32页 |
| 3.2.2 物料性能的测定 | 第32-34页 |
| 3.2.3 通风、热工、收尘数据的测定 | 第34-36页 |
| 3.2.4 主要工作指数、参数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水泥厂实际应用研究 | 第37-62页 |
| 4.1 φ2.2×6.5m闭路水泥粉磨系统设备的原始数据 | 第37-38页 |
| 4.2 入磨物料性能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 4.3 磨内物料、研磨体高度的测量及通风、热工、收尘数据的测量结果和计算分析 | 第40-44页 |
| 4.3.1 磨内物料、研磨体高度的测量及分析 | 第40-42页 |
| 4.3.2 通风、热工、收尘数据的测量结果和计算分析 | 第42-44页 |
| 4.4 水泥成品的质量情况及分析 | 第44-45页 |
| 4.5 物料筛分析,n值、Ro/Re值的计算及分析 | 第45-51页 |
| 4.5.1 n值的计算 | 第45-49页 |
| 4.5.2 选粉机循环负荷率L、选粉效率η的计算 | 第49-50页 |
| 4.5.3 Ro/Re值的计算 | 第50-51页 |
| 4.6 标定分析结论 | 第51-52页 |
| 4.7 使粉磨系统优化的实施方案及结论 | 第52-60页 |
| 4.7.1 实施优化方案 | 第53-55页 |
| 4.7.2 实施方案后磨机系统的标定及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 4.8 工艺参数优化对产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 工厂中试报告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