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7页 |
| 第一章 多相光催化法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 第17-40页 |
|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问题 | 第17-18页 |
| ·引言 | 第18-22页 |
| ·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技术 | 第18页 |
| ·多相光催化法的机理 | 第18-21页 |
| ·多相光催化技术的特点 | 第21-22页 |
| ·影响光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 第22-24页 |
| ·吸收带隙 | 第22-23页 |
| ·晶型 | 第23页 |
| ·晶粒大小 | 第23页 |
| ·表面电导性和表面酸性 | 第23-24页 |
| ·光催化反应器的分类与优化 | 第24-27页 |
| ·光催化反应器的分类 | 第24-25页 |
| ·太阳能光催化反应体系 | 第25-26页 |
| ·生物-光催化反应器 | 第26页 |
| ·催化剂的固定技术 | 第26-27页 |
| ·光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27-30页 |
| ·反应动力学常数与入射光辐射强度的关系 | 第28页 |
| ·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器特征的关系 | 第28-29页 |
| ·反应速率与体系辐射吸收量的关系 | 第29-30页 |
| ·量子产率 | 第30页 |
| ·多相光催化法在给水排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30-34页 |
| ·有机污染物的氧化 | 第30-31页 |
| ·无机污染物的处理 | 第31-33页 |
| ·太阳能多相光催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技术经济分析 | 第33-34页 |
| ·太阳能多相光催化法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 ·解决途径 | 第35-3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 ·本研究所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 ·本文的立题意义 | 第39-40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40-44页 |
| ·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40页 |
| ·实验常用仪器设备 | 第40页 |
|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40-42页 |
| ·光催化剂活性验证与降解过程及产物检测 | 第42-44页 |
| ·光催化反应模型 | 第42-43页 |
| ·反应底物脱色效果 | 第43页 |
| ·降解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 | 第43页 |
| ·降解产物检测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纳米 TiO_2晶体的制备、表征及其纳米尺寸效应 | 第44-51页 |
| ·实验 | 第44-45页 |
| ·纳米 TiO_2晶体的制备 | 第44页 |
| ·纳米 TiO_2晶粒的表征与光催化活性验证 | 第44-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 ·差热分析(DTA)与热重分析(TG) | 第45-46页 |
| ·XRD分析 | 第46页 |
| ·粉末粒度分析 | 第46页 |
| ·比表面积 | 第46-48页 |
| ·LRS测试 | 第48页 |
| ·尺寸效应与 TiO_2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金属氧化物/TiO_2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1-70页 |
| ·实验 | 第51-53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2-53页 |
| ·催化剂的表征与光催化性能验证 | 第53页 |
| ·实验结果 | 第53-66页 |
| ·掺入金属氧化物对 TiO_2晶相的影响 | 第53页 |
| ·复合体的 LRS研究 | 第53-55页 |
| ·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对复合体 TEM及粒径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对复合体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56页 |
| ·复合体的漫反射光谱(DRS)研究 | 第56-59页 |
| ·复合体的 XPS研究 | 第59-64页 |
| ·复合体对亚甲基蓝与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脱色降解 | 第64-66页 |
| ·讨论 | 第66-68页 |
| ·WO_3/TiO_2之间光生载流子的输运与分离 | 第66-67页 |
| ·W 物种对光生载流子分离与运输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贵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70-80页 |
| ·实验 | 第71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1页 |
| ·催化剂的表征与光催化活性的验证 | 第71页 |
| ·结果 | 第71-76页 |
| ·贵金属担 TiO_2的 XRD表征 | 第72-73页 |
| ·贵金属担载 TiO_2的 TEM表征及粒径分析 | 第73-74页 |
| ·复合体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脱色降解 | 第74-76页 |
| ·讨论 | 第76-79页 |
| ·光催化还原反应形成 M/TiO_2的机理探讨 | 第76-77页 |
| ·载铂 TiO_2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脱色降解性能的对比研究 | 第77-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掺金 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80-97页 |
| ·实验 | 第81-82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1-82页 |
| ·催化剂的表征与光催化性能检验 | 第82页 |
| ·结果 | 第82-92页 |
| ·Au~(3+)/TiO_2中金物种的存在状态的影响 | 第82页 |
| ·掺金复合体的 LRS表征 | 第82-84页 |
| ·掺金复合体的 TEM表征及粒径分析 | 第84-85页 |
| ·掺金复合体的 DRS表征 | 第85-87页 |
| ·掺入金离子的 TiO_2复合体的XPS表征 | 第87-90页 |
| ·复合体对亚甲基蓝与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脱色降解 | 第90-92页 |
| ·讨论 | 第92-95页 |
| ·金离子掺杂对 TiO_2表面电子分离转移的影响 | 第92-94页 |
| ·掺杂 TiO_2的载流子复合、捕获以及界面电荷转移 | 第94页 |
| ·最佳掺杂浓度 | 第94-95页 |
| ·小结 | 第95-97页 |
| 第七章 光催化降解染料反应过程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97-119页 |
| ·实验 | 第97-99页 |
| ·实验材料 | 第97-98页 |
| ·光催化反应 | 第98-99页 |
| ·分析方法 | 第9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9-115页 |
| ·光催化降解过程 | 第99-105页 |
| ·光催化反应动力学及影响染料光催化降解的因素 | 第105-115页 |
| ·讨论 | 第115-117页 |
| ·光催化降解过程及其中间产物 | 第115页 |
| ·氧气或氧化剂在有机物光催化降解中所起的作用 | 第115-116页 |
| ·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光催化分解的关系 | 第116-117页 |
| ·光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117页 |
| ·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八章 光催化处理实际染料废水的研究 | 第119-125页 |
| ·实验 | 第119-1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20-124页 |
| ·不同处理方式对染色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120-123页 |
| ·不同稀释倍数的染色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123页 |
| ·不同回流比条件下染色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123-124页 |
| ·小结 | 第124-125页 |
| 结论 | 第125-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8-139页 |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