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9页 |
·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 | 第15-17页 |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 第15-16页 |
·纳米生物技术的医学应用 | 第16-17页 |
·材料的磁性 | 第17-26页 |
·材料的磁性分类 | 第18-22页 |
·永磁材料的性能 | 第22-26页 |
·材料的荧光性原理 | 第26-30页 |
·荧光的产生 | 第26-28页 |
·荧光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 第28-29页 |
·荧光物质的荧光性能 | 第29-30页 |
·稀土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30-36页 |
·能级跃迁及光谱特性 | 第30-32页 |
·稀土发光材料的优异性能 | 第32-33页 |
·稀土发光材料的分类 | 第33页 |
·主要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 | 第33-36页 |
·荧光磁性纳米材料 | 第36-41页 |
·荧光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41-47页 |
·生物分离 | 第41-42页 |
·免疫检测 | 第42-43页 |
·靶向药物 | 第43-45页 |
·固定化酶 | 第45-46页 |
·磁共振成像 | 第46-47页 |
·论文设计与主要工作 | 第47-49页 |
第二章 Fe_3O_4磁流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49-73页 |
·引言 | 第49-57页 |
·机械研磨法 | 第50-51页 |
·微乳液法 | 第51页 |
·水热法 | 第51-52页 |
·溶剂热法 | 第52-53页 |
·热解法 | 第53页 |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53-54页 |
·超声沉淀法 | 第54页 |
·共沉淀法 | 第54-55页 |
·改进共沉淀法 | 第55-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7-58页 |
·实验过程 | 第58-59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59页 |
·分析测试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72页 |
·反应条件对Fe_3O_4磁流体的影响 | 第59-66页 |
·Fe_3O_4磁流体结构性能分析 | 第66-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第三章 稀土磁性纳米微球Fe_3O_4@PHEMA-RE的制备与表征 | 第73-92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4-75页 |
·实验过程 | 第75-76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76页 |
·分析测试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91页 |
·反应条件对Fe_3O_4@PHEMA的影响 | 第77-80页 |
·Fe_3O_4@PHEMA的光化学包覆机理探讨 | 第80-81页 |
·Fe_3O_4@PHEMA-RE的结构性能分析 | 第81-90页 |
·稀土离子的配位交联机理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第四章 稀土磁性纳米微球Dy:Fe_3O_4@PHEMA-Tb的制备与表征 | 第92-103页 |
·引言 | 第92-93页 |
·实验部分 | 第93-9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93-94页 |
·实验过程 | 第94-95页 |
·分析测试 | 第95-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2页 |
·粒径分布分析(PCS) | 第96-97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97-98页 |
·热失重分析(TGA) | 第98-99页 |
·扫描电镜形貌分析(SEM) | 第99-100页 |
·荧光性分析(FS) | 第100-101页 |
·磁性分析(VSM)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荧光磁性纳米微球对BSA的标记 | 第103-112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实验部分 | 第104-10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04-105页 |
·实验过程 | 第105-106页 |
·分析测试 | 第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1页 |
·BSA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06-107页 |
·荧光光谱分析(FS) | 第107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107-108页 |
·pH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109页 |
·Tb~(3+)离子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作用机理探讨 | 第110-111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荧光磁性纳米微球的载药性 | 第112-121页 |
·引言 | 第112-113页 |
·实验部分 | 第113-11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13页 |
·实验过程 | 第113-114页 |
·分析测试 | 第114-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0页 |
·MMC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15页 |
·pH值对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荧光磁性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求算 | 第116页 |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116-118页 |
·MCC-PHEMA-FMPMs体外磁响应性 | 第118-119页 |
·温度对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作用机理探讨 | 第120页 |
·结论 | 第120-12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总结 | 第121-122页 |
·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40页 |
附录 | 第140-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以及主持或参与的课题 | 第142-143页 |
作者简介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