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基于居民感知的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选题背景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城市森林研究概况第12-14页
     ·城市森林游憩综述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目的第16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9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基本理论及相关概念第19-25页
   ·基本理论第19-21页
     ·系统论第19-20页
     ·闲暇游憩理论第20-21页
     ·居民感知理论第21页
   ·相关概念第21-24页
     ·城市森林第21-22页
     ·游憩第22-23页
     ·城市森林游憩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城市森林游憩系统的构建第25-32页
   ·游憩系统概述第25-26页
     ·游憩系统内涵第25页
     ·游憩系统分类第25-26页
   ·城市森林游憩系统模型第26-31页
     ·系统结构第27-29页
     ·系统功能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模式设计第32-41页
   ·城市森林游憩普遍存在的问题第32-33页
     ·游憩空间分布不均衡第32页
     ·自然景观建设力度不够第32页
     ·游憩设施无法满足游憩需求第32-33页
   ·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模式——1+3 模式第33-34页
   ·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方向——“一个基础”第34-35页
     ·充分挖掘游憩者需求,促进系统优化第34页
     ·根据游憩需求及偏好,设计游憩项目第34-35页
   ·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的“三大核心”第35-40页
     ·游憩布局优化,形成网络体系第35-37页
     ·森林游憩资源优化,提升游憩品质第37-39页
     ·游憩设施优化,提供活动保障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5 研究区域概况第41-49页
   ·地理位置第41页
   ·气候状况第41-42页
   ·地形地貌第42-43页
   ·人口状况第43页
   ·森林资源第43-46页
     ·资源概况第43-44页
     ·森林植被分区第44页
     ·总体分布第44-45页
     ·树种构成第45-46页
   ·城市森林建设现状第46-47页
     ·所获得的成效第46-47页
     ·存在的问题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6 福州市城市森林游憩居民感知度分析第49-60页
   ·居民游憩行为特征调查第49-55页
     ·调研执行第49页
     ·信度分析第49页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49-55页
   ·影响居民游憩质量因素分析第55-59页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第55-56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56页
     ·因子分析结果第56-58页
     ·影响游憩感知因素命名第58-59页
   ·居民对游憩系统存在问题的感知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7 福州市城市森林游憩系统优化对策与建议第60-68页
   ·福州城市森林游憩系统总体评价——SWOT 分析第60-62页
     ·优势(strength)第60页
     ·劣势(weakness)第60-61页
     ·机会(opportunity)第61页
     ·威胁(threat)第61-62页
   ·优化遵循的原则第62-63页
     ·遵循“1+3 优化模式”第62-63页
     ·具备可执行性第63页
     ·强调系统性第63页
   ·对策与建议第63-67页
     ·优化森林游憩空间,形成网状格局第63-64页
     ·加大游憩设施投入,确保居民体验第64-65页
     ·利用乡土树种,彰显森林文化第65-66页
     ·改善交通可及度,提高可进入性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8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研究结论第68-69页
   ·研究的局限性第69页
   ·研究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游客偏好的福建对台旅游产品优化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以农业银行惠农产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