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国内外航空图像识别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的可见光航空探测水下目标现状 | 第13-14页 |
| ·模式识别系统的意义和组成部分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9页 |
| ·论文内容简介 | 第15-17页 |
| ·各个章节的内容介绍 | 第17-19页 |
| 2. 水下目标光谱特征研究和彩色空间选取 | 第19-32页 |
| ·彩色空间的选取 | 第19-21页 |
| ·可见光航空遥感探测水下目标机理的研究 | 第21-27页 |
| ·航空可见光探测水下目标的遥感机理 | 第21-23页 |
| ·水下目标光谱特征研究 | 第23-27页 |
| ·色彩空间的选取和试验验证 | 第27-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水下目标的分割算法研究 | 第32-63页 |
| ·图像分割算法综述 | 第33-35页 |
| ·水下目标分割算法研究 | 第35-61页 |
| ·耀斑和波浪等高亮度区域的提取 | 第35-55页 |
| ·基于全局的阈值分割算法 | 第41-47页 |
| ·二维otsu阈值分割算法的快速实现 | 第47-51页 |
| ·局部阈值分割 | 第51-55页 |
| ·低亮度区域的分割 | 第55-58页 |
| ·合并图像的后处理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4. 基于形状特征的水下目标识别 | 第63-70页 |
| ·形状特征 | 第63-65页 |
| ·形状的几何参数描述 | 第65-66页 |
| ·形状特征因子的提取 | 第66-67页 |
| ·基于象素点的区域标记算法 | 第66页 |
| ·行成标记算法 | 第66-67页 |
| ·基于形状特征的目标识别算法和实验结果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基于变形模板的水下目标边缘恢复 | 第70-79页 |
| ·变形模板 | 第70-71页 |
| ·参数式变形模板 | 第71-72页 |
| ·能量函数 | 第72-74页 |
| ·最优算法 | 第74-75页 |
| ·水下目标边缘恢复和试验结果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6. 水面纹理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 第79-103页 |
| ·纹理特征 | 第79-82页 |
| ·Gabor滤波器 | 第82-84页 |
| ·主成份分析 | 第84-85页 |
| ·独立分量分析 | 第85-86页 |
| ·支持向量机 | 第86-87页 |
| ·基于Gabor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尾迹自动检测算法 | 第87-95页 |
| ·条纹纹理方向 | 第88-90页 |
| ·Gabor特征的主成分分析和独立分量分析 | 第90-91页 |
| ·主成分分析和独立分量分析性能比较 | 第91-93页 |
| ·尾迹检测结果 | 第93-94页 |
| ·本节小结 | 第94-95页 |
| ·基于方向傅立叶频谱的2DPCA特征的尾迹检测算法 | 第95-101页 |
| ·极傅立叶频谱 | 第96-97页 |
| ·二维主成分分析 | 第97-98页 |
| ·性能比较 | 第98-100页 |
| ·试验结果 | 第100-101页 |
| ·本节小结 | 第101页 |
| ·两种方法的性能比较 | 第101-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7. 结束语 | 第103-106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03-105页 |
| ·展望 | 第105-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
| 附录 A: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