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页 |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与指标体系评价综述 | 第11-18页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与内涵 | 第1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渊源 | 第1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 | 第11页 |
·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4页 |
·理论和方法述评 | 第14-15页 |
·本文借鉴的理论及方法 | 第15-18页 |
·本文借鉴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本文借鉴的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5页 |
·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18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 | 第18-23页 |
·经济系统指标构建 | 第18-20页 |
·社会系统指标构建 | 第20-22页 |
·资源与环境系统指标构建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四章 重庆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实证分析 | 第25-49页 |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 第25-33页 |
·经济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社会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资源、环境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实证分析方法原理和模型介绍 | 第33-38页 |
·原始数据的处理 | 第33-34页 |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 第34页 |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34-36页 |
·数据包络模型原理 | 第36-38页 |
·重庆 2001—2010 年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38-42页 |
·各子系统发展指数 | 第38-40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 | 第40页 |
·重庆 2001—2010 年可持续发展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重庆可持续发展水平横向比较 | 第42-46页 |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数据处理结果 | 第43页 |
·比较分析 | 第43-46页 |
·重庆可持续发展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主成分分析与 DEA 相结合分析的步骤 | 第46页 |
·基于数据包络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案例 | 第49-53页 |
·国外可持续发展案例 | 第49-51页 |
·瑞士可持续发展 | 第49页 |
·以色列可持续发展 | 第49-50页 |
·美国可持续发展 | 第50-51页 |
·国内可持续发展案例 | 第51-53页 |
·经济可持续发展—山东省日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 第51页 |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徐汇区 | 第51-52页 |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白山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 第52-53页 |
第六章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结论及相关对策建议 | 第53-58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相关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经济系统相关对策和建议 | 第54-55页 |
·社会系统相关对策建议 | 第55-56页 |
·资源与环境系统相关对策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所发展的文章及参加课题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