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仲裁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可重新仲裁性 | 第9-23页 |
第一节 重新仲裁的制度价值 | 第9-13页 |
一、重新仲裁与司法监督 | 第9-11页 |
二、重新仲裁与一裁终局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可重新仲裁之情形 | 第13-23页 |
一、区别“裁决”与“决定” | 第13-14页 |
二、区别类似的纠错程序与重新仲裁 | 第14-16页 |
三、可重新仲裁之情形 | 第16-23页 |
第二章 重新仲裁程序 | 第23-29页 |
第一节 重新仲裁各方 | 第23-26页 |
一、启动主体 | 第23-25页 |
二、重新仲裁主体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重新仲裁的范围 | 第26-28页 |
一、重新仲裁审理范围 | 第26-27页 |
二、重新仲裁与新证据 | 第27-28页 |
第三节 重新仲裁的费用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重新仲裁的法律效力 | 第29-32页 |
第一节 重新仲裁裁决与原裁决的关系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对重新仲裁裁决的追诉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的完善 | 第32-41页 |
第一节 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立法与实践 | 第32-36页 |
一、现行法律对可重新仲裁情形和启动主体的规定 | 第32-34页 |
二、重新仲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36-41页 |
一、关于可重新仲裁的事由 | 第36-37页 |
二、启动重新仲裁的主观要件及审理主体 | 第37-39页 |
三、对重新仲裁裁决的追诉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