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菌根植物与非菌根植物 | 第11-13页 |
| ·菌根与菌根植物 | 第11-12页 |
| ·非菌根植物 | 第12-13页 |
| ·AM真菌与植物的磷营养 | 第13-15页 |
| ·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 | 第13-14页 |
| ·菌根植物对土壤磷的活化利用机理 | 第14-15页 |
| ·AM真菌与植物竞争 | 第15-18页 |
| ·AM真菌对植物个体竞争力的影响 | 第16页 |
| ·AM真菌对植物种群竞争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 ·AM真菌影响植物竞争作用下的物种共存 | 第17-18页 |
| ·AM真菌与生态系统过程 | 第18-22页 |
| ·AM真菌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 | 第19页 |
| ·AM真菌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生态系统过程 | 第19-20页 |
| ·AM真菌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生态系统过程 | 第20页 |
| ·AM真菌影响生态系统过程的碳循环 | 第20-22页 |
| 第2章 引言 | 第22-26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第3章 紫色土壤上接种AM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竞争作用的影响 | 第26-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 ·试验设计 | 第27页 |
| ·样品分析 | 第27-28页 |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 ·菌根侵染率和根室菌丝密度 | 第29-30页 |
| ·植株生长状况和种间竞争能力 | 第30-32页 |
| ·植株磷营养状况和对磷的竞争比率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石灰性土壤上接种AM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竞争作用的影响 | 第36-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 ·试验设计 | 第37页 |
| ·样品分析 | 第37页 |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 ·菌根侵染率和和根室菌丝密度 | 第37-38页 |
| ·植株生长状况和种间竞争能力 | 第38-40页 |
| ·植株磷营养状况和对磷的竞争比率 | 第40-42页 |
| ·土壤无机磷动态 | 第42-45页 |
| ·讨论 | 第45-48页 |
| ·AM真菌对植物种间竞争能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 ·AM真菌对间作体系土壤无机磷动态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5章 紫色土壤上接种AM真菌对小麦和油菜竞争作用的影响 | 第50-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 ·试验设计 | 第50-51页 |
| ·样品分析 | 第51页 |
|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 ·菌根侵染率和根室菌丝密度 | 第51-52页 |
| ·植株生长状况和磷营养状况 | 第52-53页 |
| ·植株竞争能力和对磷养分的竞争比率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石灰性土壤上接种AM真菌对小麦和油菜竞争作和的影响 | 第56-6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页 |
|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 ·试验设计 | 第56页 |
| ·样品分析 | 第56页 |
|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 ·菌根侵染率和根室菌丝密度 | 第56-57页 |
| ·植株生长状况和磷营养状况 | 第57-58页 |
| ·植株竞争能力和对磷养分的竞争比率 | 第58-59页 |
| ·土壤无机磷动态 | 第59-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7章 综合讨论 | 第64-70页 |
| ·AM真菌侵染反应 | 第64-65页 |
| ·AM真菌对物种共存的影响 | 第65-67页 |
| ·AM真菌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的影响 | 第67-70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个人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