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可能创新及不足 | 第12-15页 |
·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可能创新 | 第12-13页 |
·本文的难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2 外资银行进入及其理论 | 第15-29页 |
·外资银行进入的一般动因 | 第15-19页 |
·银行客户关系(bank-client relationship) | 第15-16页 |
·诀窍(know-how) | 第16-17页 |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 | 第17-19页 |
·外资银行进入:基于“追随客户”战略的国际证据 | 第19-21页 |
·外资银行进入:基于“追随客户”战略的实证研究 | 第21-24页 |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21-23页 |
·回归结论 | 第23-24页 |
·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理论 | 第24-29页 |
·垄断优势论(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 | 第24页 |
·产品周期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Cycle) | 第24-26页 |
·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第26页 |
·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 第26-27页 |
·国际生产折衷论(The Eclectic Approach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第27-29页 |
3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历程与现状分析 | 第29-35页 |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历程 | 第29-30页 |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现状 | 第30-34页 |
·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 | 第34-35页 |
4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的效应 | 第35-45页 |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绩效效应的国际证据 | 第35-39页 |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绩效效应的实践结果—以拉美为例 | 第39-41页 |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1-45页 |
·模型选取与变量描述 | 第41-42页 |
·实证结果及相应分析 | 第42-45页 |
5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稳定的效应 | 第45-55页 |
·银行脆弱性和银行危机 | 第45-47页 |
·外资银行进入与银行体系不稳定性的国际证据 | 第47-51页 |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分析 | 第51-55页 |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可能导致银行体系风险集聚 | 第51-52页 |
·防范外资银行进入导致金融不稳定的对策 | 第52-55页 |
6 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策略 | 第55-62页 |
·中外资银行的实力对比 | 第55-57页 |
·中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比较 | 第55-56页 |
·中外资银行的SWOT 矩阵分析 | 第56-57页 |
·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策略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