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女性旅游安全研究综述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研究 | 第16-19页 |
一、住宿和餐饮上的安全感知 | 第16-17页 |
二、旅行途中的安全感知 | 第17页 |
三、休闲、游览中的安全感知 | 第17-19页 |
四、购买中的安全感知 | 第19页 |
第二节 女性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 | 第19-22页 |
一、旅游中的性行为安全问题 | 第20-21页 |
二、交通行为安全问题 | 第21页 |
三、博彩行为安全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女性旅游者安全事故以及应对措施研究 | 第22-27页 |
一、安全事故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二、女性旅游者安全应对措施研究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旅游安全感知基础理论研究 | 第27-37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一、旅游安全 | 第27-28页 |
二、旅游感知 | 第28-29页 |
三、旅游安全感知以及相关延伸概念 | 第29页 |
第二节 前人相关理论与模型研究 | 第29-37页 |
一、容忍区理论 | 第29-32页 |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32-34页 |
三、趋向-回避范式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模型构建 | 第37-49页 |
第一节 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评价定量分析模型 | 第37-44页 |
一、影响因子 | 第38-40页 |
二、综合容忍区形成过程 | 第40-44页 |
三、刺激再输入过程 | 第44页 |
第二节 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评价定性分析模型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模型构建的意义 | 第46-49页 |
一、有利于细分市场 | 第46-47页 |
二、有利于分析动因 | 第47页 |
三、有利于有效益的提出优化对策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实证研究—以杭州调查为例 | 第49-70页 |
第一节 杭州女性以及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评价实证分析 | 第50-66页 |
一、影响因子 | 第50-54页 |
二、综合容忍度 | 第54-61页 |
三、频率分析 | 第61-62页 |
四、刺激的再输入过程 | 第62-66页 |
第二节 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特征分析 | 第66-70页 |
一、女性出游安全感知的差异性 | 第66-67页 |
二、女性出游安全感知的偏低性 | 第67-68页 |
三、女性出游安全感知的可变性 | 第68-70页 |
第六章 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优化对策研究 | 第70-77页 |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层面:内外兼修 | 第70-73页 |
一、对内完善软硬件,提供女性个性化服务 | 第71-72页 |
二、对外加强女性安全营销,树立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 | 第72-73页 |
第二节 政府层面:构建女性安全旅游空间 | 第73-75页 |
一、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法规,完善旅游安全管理 | 第74页 |
二、构建旅游目的地安全指标变动体系,提高旅游安全信息透明度 | 第74-75页 |
第三节 大众传媒层面:引导女性出游安全感知理性化 | 第75-77页 |
一、传播信息客观化,安全知识普及化 | 第75-76页 |
二、媒介类型差异化,传播形式多样化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附录 | 第87-90页 |
调查问卷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