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表目录 | 第14-16页 |
图目录 | 第16-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8页 |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8-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20页 |
·主题的界定 | 第20-2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22-2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5-27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7-29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27-29页 |
·研究的方法与工具 | 第29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 第29-35页 |
·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33-3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35-3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38-60页 |
·与知识有关的研究综述 | 第38-41页 |
·对"知识"概念的界定 | 第38-39页 |
·知识构成要素的分解 | 第39-40页 |
·对"知识资产"的界定 | 第40-41页 |
·与竞争力有关的研究综述 | 第41-51页 |
·国家竞争力理论 | 第41-45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45页 |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45-47页 |
·城市竞争力理论 | 第47-51页 |
·知识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51-55页 |
·知识与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 第51-52页 |
·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 第52-55页 |
·已有的关于知识竞争力的研究 | 第55-58页 |
·关于知识竞争力概念研究 | 第55-56页 |
·关于知识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56-57页 |
·关于知识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57-58页 |
·综述结论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3章 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机理—一个知识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 第60-90页 |
·知识的经济学分析 | 第60-68页 |
·古典经济学"知识分工"思想的萌芽 | 第61-62页 |
·新古典经济学中蕴含的"知识"范畴 | 第62-63页 |
·创新理论对知识的研读 | 第63-64页 |
·新制度经济学对知识的重视 | 第64-65页 |
·演化经济学对知识的深化 | 第65-66页 |
·知识经济理论对知识的全新解读 | 第66-68页 |
·基于知识视角的经济增长模型演化分析 | 第68-75页 |
·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第68-69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第69-71页 |
·新经济增长模型 | 第71-75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75页 |
·知识竞争力的演化分析 | 第75-81页 |
·知识竞争力的演化路径 | 第75-76页 |
·知识竞争力的现实表现 | 第76-80页 |
·知识竞争力的生产函数分析 | 第80-81页 |
·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内在机理 | 第81-89页 |
·对知识的认识 | 第81-83页 |
·知识转化为竞争力作用机制 | 第83-85页 |
·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基本模型 | 第85-87页 |
·知识竞争力的宏观转换机制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 | 第90-108页 |
·哈金斯知识竞争力体系评价 | 第90-91页 |
·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 第91-93页 |
·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方法 | 第91-92页 |
·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的原则 | 第92-93页 |
·各国以及国际组织机构构建的与知识竞争力有关的指标体系 | 第93-100页 |
·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构建 | 第100-106页 |
·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的理论构建 | 第100-101页 |
·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影响机制 | 第101-103页 |
·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指标分解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5章 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08-128页 |
·样本城市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0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08-112页 |
·主成分分析原理 | 第109-111页 |
·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 第111-112页 |
·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112-127页 |
·知识创新能力指数 | 第112-114页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数 | 第114-117页 |
·知识基础设施指数 | 第117-118页 |
·知识资本存量指数 | 第118-121页 |
·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21-126页 |
·评价结果可信度的验证 | 第126-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6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知识竞争力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28-150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过程及原理 | 第128-138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 | 第128-131页 |
·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 第131-138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知识竞争力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38-144页 |
·输入/输出向量设计 | 第138-139页 |
·BP网络设计 | 第139-140页 |
·BP网络训练 | 第140-141页 |
·网络模型的内符检验 | 第141-142页 |
·网络模型的预测检验 | 第142-144页 |
·BP神经网络与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对比 | 第144-147页 |
·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知识竞争力预测模型 | 第144-147页 |
·城市知识竞争力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检验 | 第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50页 |
第7章 提升知识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及制度安排 | 第150-164页 |
·世界各国知识竞争力现状及提升措施 | 第150-156页 |
·美国 | 第150-152页 |
·日本 | 第152-153页 |
·韩国 | 第153-154页 |
·欧盟 | 第154-155页 |
·印度 | 第155-156页 |
·各国提升知识竞争力值得借鉴的经验 | 第156-159页 |
·重视对教育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 第156页 |
·把调整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政府长期经济战略 | 第156-157页 |
·重视对知识产业的基础研发投入 | 第157页 |
·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发展计划 | 第157-158页 |
·加速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 第158页 |
·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第158-159页 |
·我国培育知识竞争力的对策 | 第159-162页 |
·我国知识竞争力现状评述 | 第159-160页 |
·我国培育知识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 第160-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162-164页 |
第8章 研究的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64-168页 |
·研究的结论 | 第164-166页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66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80页 |
附录一 MATLAB编辑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主程序 | 第180-181页 |
附录二 各样本城市数据 | 第181-1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课题及奖励 | 第184-186页 |
致谢 | 第186-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