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导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信用证欺诈的含义与形式 | 第12-20页 |
·信用证欺诈的含义与认定 | 第12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12-20页 |
·受益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 | 第12-14页 |
·开证申请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 | 第14-16页 |
·受益人与船东共谋的信用证欺诈 | 第16-17页 |
·进出口商联手利用信用证实施欺诈 | 第17-20页 |
3.信用证欺诈风险成因与危害 | 第20-27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成因 | 第20-23页 |
·信用证内部运行机制的漏洞 | 第20-21页 |
·信用证欺诈当事人的因素 | 第21-22页 |
·信用证交易的跨国性和付款的及时性引起的时间序列缺陷 | 第22页 |
·信用证外部保护机制的缺陷 | 第22-23页 |
·信用制度发展的不平衡 | 第23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的危害 | 第23-27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对银行的危害 | 第24-25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对贸易各方当事人的危害 | 第25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对国内金融秩序与安全的危害 | 第25-26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对国际贸易秩序与安全的危害 | 第26-27页 |
4.信用证欺诈风险的防范对策 | 第27-41页 |
·防范信用证欺诈风险的微观对策 | 第27-36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事先防范对策 | 第27-35页 |
·信用证欺诈风险事后防范对策 | 第35-36页 |
·防范信用证欺诈风险的宏观对策 | 第36-41页 |
·从国内法层面看反信用证欺诈的宏观对策 | 第37-38页 |
·从国际法层面看反信用证欺诈的宏观对策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