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一、绪论 | 第11-3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3-28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3、文献述评 | 第27-28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1、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30-32页 |
1、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2、研究框架 | 第31-32页 |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32-43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32-34页 |
1、产业资本 | 第32页 |
2、金融资本 | 第32页 |
3、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 | 第32-34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34-42页 |
1、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34-38页 |
2、国际要素组合理论 | 第38-39页 |
3、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理论 | 第39-42页 |
(三)小结 | 第42-43页 |
三、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济逻辑 | 第43-57页 |
(一)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内在需求 | 第43-46页 |
1、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样板国的需要 | 第43页 |
2、深化中哈经贸合作的需要 | 第43-45页 |
3、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 第45-46页 |
(二)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现实机遇 | 第46-50页 |
1、双边关系新阶段下的发展战略契合 | 第46页 |
2、国际形势倒逼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重新配置 | 第46-48页 |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 | 第48-49页 |
4、丝路基金成立、人民币入SDR与亚投行运营 | 第49-50页 |
(三)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基础条件 | 第50-56页 |
1、哈萨克斯坦的基础性优势和投资环境优势 | 第50-52页 |
2、哈萨克斯坦承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转移的能力日趋稳定 | 第52-54页 |
3、中哈由资源互补发展至多元要素互补 | 第54-55页 |
4、FDI成为深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关键接口 | 第55-56页 |
(四)小结 | 第56-57页 |
四、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流向、结合选择及动因分析 | 第57-81页 |
(一)中哈产业资本跨国流动及位势分析 | 第57-64页 |
1、中哈产业资本跨国流动能力分析 | 第57-61页 |
2、中哈产业资本位势比较 | 第61-64页 |
(二)中哈金融资本跨国流动及位势分析 | 第64-68页 |
1、中哈金融资本跨国流动能力分析 | 第64-67页 |
2、中哈金融资本位势比较 | 第67-68页 |
(三)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选择 | 第68-75页 |
1、结合选择I:中国产业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 | 第69-70页 |
2、结合选择II:中国金融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 | 第70-72页 |
3、结合选择III:中国产业资本与哈金融资本结合 | 第72-73页 |
4、结合选择IV:中国金融资本与哈金融资本结合 | 第73-75页 |
(四)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动因分析 | 第75-80页 |
1、中国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的推力分析 | 第75-77页 |
2、中国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的引力分析 | 第77-80页 |
(五)小结 | 第80-81页 |
五、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特征分析 | 第81-88页 |
(一)中国产业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特征 | 第81-83页 |
1、国有企业为主,政策导向性明显 | 第81页 |
2、结合形式以FDI为主的产业配置 | 第81-83页 |
3、依托并购或项目进行深度结合 | 第83页 |
(二)中国金融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特征 | 第83-87页 |
1、结合主体多含“国有成份” | 第83-85页 |
2、结合层次仍处于初级 | 第85-86页 |
3、结合平台以国际资本市场为主专项基金为补充 | 第86-87页 |
(三)小结 | 第87-88页 |
六、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风险识别 | 第88-104页 |
(一)风险因素选择 | 第88-94页 |
1、经济风险 | 第88-90页 |
2、金融风险 | 第90-91页 |
3、政治风险 | 第91-92页 |
4、法律风险 | 第92-93页 |
5、制度风险 | 第93-94页 |
(二)风险测度分析 | 第94-97页 |
1、方法介绍 | 第94页 |
2、风险指标构建 | 第94-97页 |
(三)中国产业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的风险识别 | 第97-100页 |
1、中国产业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度 | 第97-98页 |
2、风险相关性分析 | 第98-99页 |
3、关键风险因素识别 | 第99-100页 |
(四)中国金融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的风险识别 | 第100-103页 |
1、中国金融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度 | 第100-101页 |
2、风险相关性分析 | 第101页 |
3、关键风险因素识别 | 第101-103页 |
(五)小结 | 第103-104页 |
七、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模式探析 | 第104-125页 |
(一)国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模式借鉴 | 第104-107页 |
1、国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模式介绍 | 第104-105页 |
2、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模式的国际借鉴 | 第105-107页 |
(二)国家层面的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新模式 | 第107-118页 |
1、中国产业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模式 | 第107-114页 |
2、中国金融资本与哈产业资本结合模式 | 第114-118页 |
(三)区域发展视域下的中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新模式 | 第118-124页 |
1、“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口岸经济”模式 | 第118-121页 |
2、“经济特区”模式 | 第121-124页 |
(四)小结 | 第124-125页 |
八、研究结论 | 第125-129页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5-128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28页 |
(三)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8-129页 |
1、不足之处 | 第128页 |
2、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