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性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双亲性聚合物 | 第9-10页 |
| ·双亲共聚物的合成 | 第9-10页 |
| ·双亲共聚物的性质 | 第10页 |
| ·溶解性 | 第10页 |
| ·表面活性 | 第10页 |
| ·在溶液中的形态 | 第10页 |
| ·双亲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 | 第10-14页 |
| ·自组装概念 | 第10-11页 |
| ·胶束的制备方法 | 第11页 |
| ·传统制备方法 | 第11页 |
| ·反相乳液法 | 第11页 |
| ·微相分离法 | 第11页 |
| ·胶束的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 ·双亲共聚物的结构与组成 | 第11-12页 |
| ·聚合物溶液浓度 | 第12页 |
| ·溶剂和水含量 | 第12页 |
| ·pH值、离子 | 第12页 |
| ·温度 | 第12-13页 |
| ·胶束的应用 | 第13-14页 |
| ·乳液 | 第14-17页 |
| ·乳液类型 | 第14-15页 |
| ·乳液类型及鉴别 | 第14页 |
| ·影响乳液类型的主要因素 | 第14-15页 |
| ·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 | 第15-16页 |
| ·乳化剂 | 第16-17页 |
| ·高分子乳化剂 | 第1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2 双亲性交替共聚物PSMAO的合成 | 第18-31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试验部分 | 第18-21页 |
|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 ·实验原料 | 第19页 |
| ·试验过程 | 第19-20页 |
| ·PSMA的合成 | 第19页 |
| ·PSMAO的合成 | 第19-20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20-21页 |
| ·红外表征 | 第20页 |
| ·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马来酸酐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胺解率的测定 | 第20页 |
| ·热失重分析 | 第20页 |
| ·DSC表征 | 第20-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30页 |
| ·PSMAO的合成 | 第21-23页 |
| ·红外分析 | 第23-24页 |
| ·DSC分析 | 第24-25页 |
| ·热失重分析 | 第25-30页 |
| ·胺解率对聚合物热氧稳定性影响 | 第25-28页 |
| ·气体氛围对聚合物热稳定性影响 | 第28页 |
| ·升温速率对聚合物热稳定性影响 | 第28-29页 |
| ·热降解反应动力学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聚合物PSMAO的自组装行为 | 第31-47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原料 | 第32页 |
| ·试验过程 | 第32-33页 |
| ·PSMAO胶束的制备 | 第32页 |
| ·胶束乳液制备 | 第32-33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33页 |
|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表征 | 第33页 |
| ·透射电镜表征 | 第33页 |
| ·粒度表征 | 第33页 |
| ·胶束乳液稳定表征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6页 |
| ·双亲聚合物的溶液自组装行为 | 第33-41页 |
| ·胺解率对自组装的影响 | 第33-35页 |
| ·共聚物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pH对自组装的影响 | 第36-37页 |
| ·Ca~(2+)对自组装的影响 | 第37-40页 |
| ·形貌表征 | 第40页 |
| ·胶束粒子离子化研究 | 第40-41页 |
| ·胶束粒子乳化性能研究 | 第41-46页 |
| ·胶束粒子在界面稳定吸附的热力学机理 | 第41-43页 |
| ·胺解率对乳液稳定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胶束浓度对乳液稳定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油相对乳液稳定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磺化聚苯乙烯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7-58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 ·实验原料 | 第48页 |
| ·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 ·聚苯乙烯磺化 | 第48-49页 |
| ·制备NaPSS | 第49页 |
| ·磺化聚苯乙烯自组装 | 第49页 |
| ·制备磺化苯乙烯薄膜 | 第49页 |
| ·乳液聚合聚苯乙烯 | 第49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49-50页 |
| ·红外表征 | 第49页 |
| ·测定磺化度 | 第49-50页 |
| ·磺化聚苯乙烯的溶解性 | 第50页 |
|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表征 | 第50页 |
| ·粒径分布 | 第50页 |
| ·膜接触角 | 第50页 |
| ·吸水量 | 第50页 |
| ·测定NaPSS临界胶束浓度(CMC) | 第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 ·聚苯乙烯的磺化 | 第50-51页 |
| ·磺化聚苯乙烯的红外表征 | 第51-52页 |
| ·磺化聚苯乙烯的溶解性 | 第52-53页 |
| ·磺化聚苯乙烯的自组装行为 | 第53-54页 |
| ·磺化聚苯乙烯薄膜性能 | 第54-56页 |
| ·磺化聚苯乙烯薄膜接触角 | 第54-55页 |
| ·磺化聚苯乙烯薄膜吸水率 | 第55-56页 |
| ·磺化聚苯乙烯的乳化性能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结论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