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财政理论论文

财政分权、偏好显示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0. 前言第9-12页
   ·研究的范围第9-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页
     ·实践意义第10-11页
   ·本文的结构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2页
   ·财政分权理论发展概述第12-13页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形成第12页
     ·财政分权理论的突破和发展第12-13页
   ·财政分权理论的经济学基础第13-16页
     ·“用脚投票”和竞争效率第14-15页
     ·分散化的信息优势第15页
     ·创新的机会和空间第15-16页
   ·财政分权理论的局限第16-17页
     ·外部性第16页
     ·规模经济第16-17页
     ·预算约束与官员的问责制第17页
   ·国内财政分权研究及其展开第17-20页
     ·财政分权与财政体制改革第18页
     ·财政体制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第18-20页
   ·问题的提出第20-22页
2. 财政分权与公共品偏好显示第22-34页
   ·经由退出的偏好显示:TIEBOUT 效应第23-25页
     ·Tiebout 模型的提出及其假设第23-24页
     ·Tiebout 模型的均衡与实证检验第24页
     ·Tiebout 模型的局限及其延伸第24-25页
   ·经由意愿表达的偏好显示第25-26页
     ·不完全市场与意愿表达第25页
     ·意愿表达的可能与局限第25-26页
   ·退出和意愿表达的权衡第26-29页
     ·外部环境对居民策略选择的影响第26-27页
     ·公共品特性对居民策略选择的影响第27-28页
     ·居民在退出和意愿表达之间的权衡第28-29页
   ·实践:两个案例的分析第29-33页
     ·案例一:温州市“效能革命”第29-30页
     ·案例二:温岭市新河镇公共财政实验第30-31页
     ·案例分析第31-33页
   ·小结第33-34页
3. 财政分权和公共决策:供给方面第34-45页
   ·竞争与约束:联邦主义的宪政之维第35页
   ·竞争与激励:财政分权与市场化第35-36页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第36-40页
     ·案例三:昆山之路第37-38页
     ·案例分析第38-40页
   ·制度激励与软预算约束第40-44页
     ·财政体制的弱稳定性与制度激励第41-42页
     ·软预算约束与地方政府的融资策略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4. 地方财力格局与地方公共品供给——以小学义务教育支出为例第45-59页
   ·1994 年以来政府间财力格局的演变第46-49页
     ·1994 年分税制改革的制度安排第46-48页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力构成第48-49页
   ·财政分权与地区间小学义务教育差异第49-57页
     ·假说的提出第50-51页
     ·指标初步分析以及计量模型的设定第51-53页
     ·数据的说明和计量结果分析第53-57页
   ·小结第57-59页
5. 总结与反思第59-62页
   ·总结性评论第59-60页
   ·不足与扩展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后记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流失成因及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