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7页 |
·问题的提出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研究思想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城市旅游及其吸引体系研究概述 | 第17-33页 |
·城市旅游的概念、起源及发展 | 第17-18页 |
·我国城市旅游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 | 第18-24页 |
·城市旅游开发研究 | 第19页 |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 | 第19-20页 |
·城市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20页 |
·城市旅游规划、城市旅游与城市规划研究 | 第20-21页 |
·城市旅游文化研究 | 第21页 |
·城市旅游竞争与合作研究 | 第21-22页 |
·城市旅游结构及体系研究 | 第22页 |
·城市旅游与展会、会展、节庆研究 | 第22页 |
·城市旅游管理体制与设施建设 | 第22-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研究 | 第24-28页 |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概念 | 第24页 |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特点 | 第24页 |
·城市旅游的吸引体系构成 | 第24-27页 |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营造的原则 | 第27-28页 |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研究的理论导向 | 第28-33页 |
·竞争力理论 | 第28-29页 |
·经济发展理论 | 第29-30页 |
·闲暇游憩理论 | 第30-31页 |
·城市资源理论 | 第31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鞍山城市旅游发展的分析与评价 | 第33-72页 |
·鞍山及其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33-36页 |
·鞍山概况 | 第33页 |
·鞍山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33-34页 |
·鞍山城市旅游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34-36页 |
·鞍山城市旅游发展的背景 | 第36-38页 |
·中国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增长期,前景喜人 | 第36-37页 |
·振兴东北,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 第37页 |
·辽宁省旅游已跨入中国旅游大省行列 | 第37-38页 |
·沈大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带来的区域整体发展的机遇 | 第38页 |
·鞍山城市特点以其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4页 |
·气候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 第38-39页 |
·城市交通及区位条件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 第39页 |
·城市经济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 第39-40页 |
·城市文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 第40-42页 |
·城市环境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 第42-44页 |
·鞍山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第44-51页 |
·优势分析 | 第44-45页 |
·劣势分析 | 第45-48页 |
·机遇分析 | 第48-49页 |
·竞争分析 | 第49-51页 |
·鞍山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 第51-62页 |
·鞍山旅游资源分类 | 第51-58页 |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 第58-59页 |
·旅游资源总体特点评价 | 第59-62页 |
·旅游目标市场分析与界定 | 第62-72页 |
·现状市场分析 | 第62-65页 |
·入境市场分析 | 第62-63页 |
·国内市场分析 | 第63-65页 |
·吸引物的市场影响力分析 | 第65-67页 |
·吸引物的辐射能力 | 第65-66页 |
·旅游吸引物的竞争能力 | 第66-67页 |
·发展趋势预测 | 第67-68页 |
·目标市场定位 | 第68-72页 |
第四章 鞍山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战略发展对策 | 第72-89页 |
·鞍山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变 | 第72-73页 |
·基于资源评价及目标市场的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战略制定 | 第73-75页 |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品牌的建设 | 第75-77页 |
·品牌的确立 | 第75-76页 |
·品牌的建设 | 第76-77页 |
·城市旅游核心吸引物发展的模式——板块发展模式 | 第77-78页 |
·针对旅游目标市场城市旅游吸引物的建构 | 第78-83页 |
·针对国外市场旅游产品的建构 | 第78-80页 |
·针对日韩市场旅游产品的建构 | 第78页 |
·针对俄罗斯市场旅游产品的建构 | 第78-79页 |
·针对港澳台市场旅游产品的建构 | 第79-80页 |
·针对国内市场旅游产品的建构 | 第80-83页 |
·省内市场 | 第80-82页 |
·省外东北市场 | 第82页 |
·华北都市圈市场 | 第82页 |
·山东市场 | 第82页 |
·长江三角洲市场 | 第82-83页 |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定位 | 第83-89页 |
·市域旅游吸引体系的空间结构 | 第84-85页 |
·中心城区旅游吸引体系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定位 | 第85-89页 |
第五章 鞍山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建设 | 第89-122页 |
·城市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开发建设 | 第89-109页 |
·城市旅游核心吸引物开发的对策 | 第89页 |
·核心旅游板块的开发与建设 | 第89-109页 |
·风景假日板块 | 第89-96页 |
·温泉度假板块 | 第96-101页 |
·城市工业与商贸会议板块 | 第101-105页 |
·玉石文化板块 | 第105-109页 |
·城市旅游形象营造 | 第109-116页 |
·城市形象要素分析 | 第109-112页 |
·现状分析 | 第109-110页 |
·地域文脉分析 | 第110-111页 |
·受众分析 | 第111-112页 |
·城市旅游主题形象设计 | 第112-114页 |
·主题口号 | 第112-113页 |
·视觉标识设计 | 第113-114页 |
·城市景观形象建设 | 第114-115页 |
·城市环境建设及生态恢复 | 第115-116页 |
·文化、节庆与娱乐活动设施建设 | 第116-118页 |
·旅游商贸设施与旅游商品 | 第118-122页 |
·旅游商贸设施与旅游商品开发建设的意义 | 第118页 |
·现状分析 | 第118-119页 |
·旅游商贸设施建设 | 第119-120页 |
·旅游商品开发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建立的保障措施 | 第122-125页 |
1.健全和优化管理体制 | 第122页 |
2.建立企业集团或改制 | 第122-123页 |
3.引导投资、加大投入 | 第123-124页 |
4.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 第124页 |
5.加大宣传与促销力度 | 第124-125页 |
结束语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