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Summary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缩略词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 ·板蓝根 | 第10-11页 |
| ·板蓝根分类地位 | 第10页 |
|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 | 第10-11页 |
| ·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14页 |
| ·盐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1-12页 |
| ·盐分胁迫对植物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第12-13页 |
| ·盐分胁迫对POD同功酶与渗透平衡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植物体内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及生理功能 | 第14-20页 |
| ·NO的理化性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来源 | 第15-17页 |
| ·NO与植物抗逆性 | 第17-20页 |
| ·H_2O_2的信号通路及其生理功能 | 第20-23页 |
| ·植物体内H_2O_2的来源 | 第20-22页 |
| ·H_2O_2在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过程及其生理功能 | 第22-23页 |
| ·NO和H_2O_2在植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 第23-24页 |
| ·提高植物抗盐能力的措施 | 第24-28页 |
| ·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培育耐盐品种 | 第26页 |
| ·外源钙剂和微量元素的应用 | 第26-27页 |
| ·植物激素的应用 | 第27-28页 |
| ·立题依据 | 第28-31页 |
| 第二章 外源NO与H_2O_2对盐胁迫下板蓝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1-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 ·发芽试验的种子培养 | 第31页 |
| ·幼苗的培育 | 第31页 |
| ·幼苗的实验处理 | 第31-32页 |
| ·SNP溶液配制 | 第32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2-33页 |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 2 2 1 SNP、H_2O_2及其互作处理对盐胁迫下板蓝根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 ·SNP与H_2O_2的互作处理对盐胁迫下板蓝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8-41页 |
| ·对板蓝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对板蓝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盐胁迫下板蓝根幼苗的氧化应激反应系统对外源NO与H_2O_2的响应 | 第41-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材料的培养及实验处理 | 第41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1-42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2-43页 |
|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 ·不同浓度SNP与H_2O_2对盐胁迫下板蓝根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6页 |
| ·SNP与H_2O_2互作处理对盐胁迫下板蓝根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 ·SNP与H_2O_2互作处理对盐胁迫下板蓝根幼苗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盐胁迫下板蓝根幼苗叶片中活性氧分子对外源NO与H_2O_2互作处理的响应 | 第49-5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0-53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外源NO和H_2O_2对板蓝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3页 |
| ·外源NO和H_2O_2对板蓝根幼苗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 导师简介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