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受贿罪主体之研究 | 第12-30页 |
一、我国刑事立法的规定 | 第12-23页 |
(一) 受贿罪主体的立法沿革 | 第12-13页 |
(二) 现行刑事立法中的受贿罪主体 | 第13-23页 |
二、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解读"公职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 | 第23-30页 |
(一) "公职人员"的定义及特征 | 第24-27页 |
(二) "公职人员"取代"国家工作人员"的理论探讨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受贿罪之犯罪对象研究 | 第30-40页 |
一、贿赂范围的理论争议 | 第30-34页 |
(一) 财物说 | 第30-32页 |
(二) 物质性利益说 | 第32页 |
(三) 利益说 | 第32-33页 |
(四) 观点评析 | 第33-34页 |
二、受贿罪对象范围之我见 | 第34-40页 |
(一) "不正当利益"的涵义 | 第35-36页 |
(二) 将"不正当利益"作为受贿罪对象的理由 | 第36-40页 |
第三章 "性贿赂"应否入罪 | 第40-45页 |
一、理论争议 | 第40-41页 |
二、"性贿赂"入罪的理论探讨 | 第41-45页 |
(一) "性贿赂"有其历史和现实渊源 | 第41-42页 |
(二) 法律须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 | 第42-43页 |
(三) 符合受贿罪本质 | 第43页 |
(四) 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完善受贿罪的刑罚设置 | 第45-53页 |
一、废除死刑 | 第45-49页 |
(一) 死刑存废的理论争议 | 第45-46页 |
(二) 废除受贿罪死刑的理论分析 | 第46-49页 |
二、应当完善和加强资格刑的适用 | 第49-53页 |
(一) 我国受贿罪资格刑的现状 | 第49-50页 |
(二) 完善资格刑的内容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