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路面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彩色路面的优点 | 第9-10页 |
·彩色路面的种类 | 第10-11页 |
·国内外应用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国外应用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国内应用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透水型温拌彩色路面及彩色雾封层 | 第15-23页 |
·透水型温拌彩色路面 | 第15-16页 |
·配合比设计 | 第16-21页 |
·反应性防水粘结层 | 第16页 |
·排水型彩色沥青路面 | 第16-20页 |
·颜料 | 第20-21页 |
·彩色雾封层 | 第21-22页 |
·彩色雾封层的作用 | 第21页 |
·彩色雾封层的要求 | 第21页 |
·彩色雾封层材料的选择 | 第21-22页 |
·彩色雾封层设计指标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彩色薄层环氧抗滑层路面研究 | 第23-33页 |
·薄层环氧抗滑层路面 | 第23页 |
·工法特点 | 第23-24页 |
·常温施工 | 第23-24页 |
·人工摊铺 | 第24页 |
·自动流平 | 第24页 |
·适用范围及效益分析 | 第24-25页 |
·工艺原理 | 第25-27页 |
·抗滑磨耗层的抗滑机理 | 第25-26页 |
·对原路面处理的要求 | 第26页 |
·粘结强度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27-29页 |
·施工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操作要点 | 第28-29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9-31页 |
·薄层环氧抗滑层材料选择 | 第29-31页 |
·薄层环氧抗滑层施工设备要求 | 第31页 |
·薄层环氧抗滑层施工质量控制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彩色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 第33-44页 |
·原材料试验 | 第33-35页 |
·彩色沥青 | 第33-34页 |
·集料 | 第34-35页 |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35-39页 |
·矿料配合比设计 | 第35页 |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第35-39页 |
·彩色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39-43页 |
·高温稳定性 | 第39-41页 |
·彩色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 第41-42页 |
·彩色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彩色沥青路面的设计 | 第44-75页 |
·彩色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 第44-45页 |
·彩色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 第45-48页 |
·新建彩色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 | 第48-55页 |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图式及设计标准 | 第48-49页 |
·彩色沥青路面设计弯沉 | 第49-51页 |
·容许弯拉应力 | 第51页 |
·容许剪应力 | 第51页 |
·轴载换算与累计当量轴次 | 第51-53页 |
·路基土回弹模量值的确定 | 第53-54页 |
·彩色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54页 |
·彩色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 第54-55页 |
·彩色沥青路面重庆地区典型结构设计 | 第55-73页 |
·重庆地区的路面基层、垫层结构材料来源与选择 | 第55-58页 |
·彩色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第58-60页 |
·重庆地区城市道路彩色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 第60-73页 |
·彩色沥青路面的改建设计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彩色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经济性分析 | 第75-80页 |
·彩色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 第75-77页 |
·彩色混合料拌和 | 第75页 |
·彩色混合料储存与运输 | 第75-76页 |
·彩色混合料摊铺 | 第76页 |
·彩色混合料压实成型 | 第76-77页 |
·彩色沥青路面的维护保养 | 第77页 |
·彩色沥青路面的经济性分析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七章 工程实例 | 第80-86页 |
·重庆万盛区桂花路 | 第80-82页 |
·桂花路设计方案 | 第80-81页 |
·路面结构形式选择 | 第81-82页 |
·梁万高速服务区(梁平站、垫江站) | 第82-84页 |
·梁平、垫江服务区停车场彩色路面设计方案 | 第82-83页 |
·实景照片 | 第83-84页 |
·金刀峡旅游公路 | 第84-85页 |
·金刀峡旅游公路彩喷方案设计 | 第84页 |
·喷涂材料及施工工艺 | 第84页 |
·工程实景照片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6-8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