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16-37页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癌症的现状 | 第16页 |
·抗肿瘤药物的缺陷及多糖类药物的优势 | 第16-17页 |
·番红花应用局限及其抗肿瘤蛋白聚糖的发现 | 第17页 |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发展为蛋白聚糖的生产提供新的途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2 多糖及其抗肿瘤研究 | 第18-27页 |
·多糖的研究 | 第18-19页 |
·多糖研究的一般方法 | 第19-22页 |
·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 第19-20页 |
·糖组成及结构的研究 | 第20-22页 |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22页 |
·多糖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 | 第22-27页 |
·多糖的凋亡作用 | 第23-25页 |
·细胞膜的影响 | 第25-27页 |
3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 | 第27-32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 第27-28页 |
·植物组织培养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的研究 | 第28-3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提高次生代谢产物获得的培养方法 | 第29-30页 |
·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4 番红花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32-37页 |
·化学成分 | 第32-34页 |
·水溶性色素 | 第33页 |
·脂溶性色素成分 | 第33页 |
·挥发油前体甙类 | 第33页 |
·挥发油类 | 第33页 |
·其他 | 第33-34页 |
·番红花中主要的抗肿瘤成分及其抗肿瘤机理 | 第34-37页 |
·番红花及其组分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 | 第34页 |
·番红花体内抗肿瘤活性 | 第34-36页 |
·番红花防癌作用及癌症辅助治疗作用 | 第36-37页 |
第二章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的提取和结构初步确证 | 第37-54页 |
0 前言 | 第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3页 |
·番红花球茎中多糖类物质的提取 | 第38页 |
·多糖的DEAE柱纯化 | 第38-39页 |
·B组分的超滤离心 | 第39页 |
·粗多糖的反相HPLC纯化 | 第39-40页 |
·多糖结构确证 | 第40-42页 |
·细胞体外毒性实验(SRB法) | 第42-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蛋白聚糖分离纯化 | 第43-47页 |
·蛋白聚糖结构的初步确证 | 第47-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54-74页 |
0 前言 | 第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细胞培养 | 第55页 |
·细胞毒性实验(SRB法) | 第55页 |
·细胞膜完整性的分析 | 第55页 |
·细胞凋亡检测 | 第55-56页 |
·细胞周期分析 | 第56页 |
·细胞内ROS检测 | 第56页 |
·S180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 第56-57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脂质体的制备 | 第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71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 | 第57-59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对6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 | 第57-59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59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对S180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对S180细胞的凋亡作用 | 第61-63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对S180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63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对S180细胞胞内活性氧的影响 | 第63-66页 |
·番红花球茎蛋白聚糖对S180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 第66-71页 |
·腹腔给药蛋白聚糖对S180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 第66-67页 |
·静脉给药蛋白聚糖对S180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 第67页 |
·瘤内给药蛋白聚糖对S180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 第67-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番红花球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蛋白聚糖诱导的初步研究 | 第74-84页 |
0 前言 | 第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材料 | 第74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74-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番红花球茎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75页 |
·番红花球茎愈伤组织的继代 | 第75页 |
·番红花愈伤组织中蛋白聚糖的提取 | 第75-76页 |
·番红花愈伤组织中蛋白聚糖的细胞毒性试验 | 第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2页 |
·番红花球茎愈伤组织蛋白聚糖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毒性作用 | 第76页 |
·B番红花球茎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76-78页 |
·不同球茎部位愈伤组织的诱导差异 | 第76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差异 | 第76-78页 |
·不同时期番红花球茎材料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78页 |
·番红花球茎愈伤组织的继代及其蛋白聚糖的积累 | 第78-82页 |
·番红花球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 第78-81页 |
·不同激素诱导番红花愈伤组织中蛋白聚糖含量的差异 | 第81-82页 |
3 讨论 | 第82-8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1 总结 | 第84页 |
2 创新点 | 第84-85页 |
3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4页 |
附录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