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3-26页 |
·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和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 | 第14-15页 |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机理 | 第15页 |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 | 第15-17页 |
·奶牛乳腺炎的治疗 | 第17-18页 |
·奶牛乳腺炎的预防 | 第18-19页 |
·中药治疗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乳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 第19-20页 |
·中药治疗奶牛乳腺炎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抗氧化系统与自由基概述 | 第21-25页 |
·抗氧化酶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 第22-24页 |
·抗氧化酶与奶牛乳腺疾病的关系 | 第24-2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6-27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7页 |
·试验动物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5页 |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27-29页 |
·治疗乳腺炎中药组方筛选研究 | 第29-31页 |
·中药乳头灌注剂的提取 | 第31页 |
·中药乳头灌注剂的安全性检测 | 第31-33页 |
·中药灌注剂治疗临床型乳腺炎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试验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3 结果 | 第35-47页 |
·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分离纯化及染色特性 | 第35页 |
·生化反应试验 | 第35-36页 |
·治疗乳腺炎中药组方筛选结果 | 第36-39页 |
·单味中药抑菌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中药组方抑菌正交法筛选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中药乳头灌注剂的安全性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过敏反应检查结果 | 第39页 |
·溶血试验结果 | 第39页 |
·热源检测结果 | 第39页 |
·刺激性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中药乳头灌注剂治疗临床型乳腺炎的临床药理学试验结果 | 第40-47页 |
·疗效统计结果 | 第40-41页 |
·乳清中SOD、MDA、NO、GSH-Px、LDH、T-AOC 含量测定结果 | 第41-47页 |
4 讨论 | 第47-53页 |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分析 | 第47-48页 |
·组方筛选的分析 | 第48页 |
·中药乳头灌注剂的研制及安全性试验的分析 | 第48-50页 |
·中药乳头灌注剂研制的分析 | 第48-49页 |
·中药乳头灌注剂的安全性分析 | 第49-50页 |
·中药乳头灌注剂治疗临床型乳腺炎的临床药理学试验分析 | 第50-53页 |
·疗效统计的分析 | 第50页 |
·乳清中SOD、MDA、NO、GSH-Px、LDH、T-AOC 含量变化的分析 | 第50-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