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五味子概述 | 第11-13页 |
·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1-13页 |
·木脂素类化合物 | 第11-12页 |
·萜类化合物 | 第12页 |
·其他成分 | 第12-13页 |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意义与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 第13-16页 |
·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意义与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21页 |
·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意义 | 第16-17页 |
·北五味子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北五味子植物资源现状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五味子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北五味子栽培育种研究概况 | 第18页 |
·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北五味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培养基组成对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培养基组成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北五味子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 第22-25页 |
·诱导培养基对北五味子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生根培养及移栽 | 第26-27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激素浓度对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8-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供试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培养基组成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9-30页 |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北五味子叶片和嫩茎段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 第30-32页 |
·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对北五味子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生根培养 | 第33-34页 |
·移栽 | 第3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4-35页 |
·IBA浓度对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34页 |
·外植体种类对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本培养基对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35-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培养基组成 | 第35-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外植体的处理 | 第36页 |
·愈伤组织的转接 | 第36页 |
·调查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不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对北五味子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对北五味子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生根培养及移栽 | 第4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1-43页 |
·基本培养基对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41页 |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41页 |
·外植体种类对北五味子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不同来源北五味子的组织培养效率差异 | 第43-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供试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培养基组成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不同来源的北五味子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 | 第44-47页 |
·不同来源的北五味子愈伤组织分化率差异 | 第47页 |
·不同来源的北五味子愈伤组织发根率差异 | 第47-48页 |
·北五味子组培苗的移栽 | 第48-49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A | 第55-56页 |
致谢词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