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天宝山铜—铅—锌—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 ·以往工作评述 | 第7-8页 |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8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8-10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0-15页 |
| ·区域地层 | 第10-12页 |
| ·古生界 | 第10-12页 |
| ·中生界—新生界 | 第12页 |
| ·区域岩浆岩和火山岩 | 第12-13页 |
| ·古生代侵入岩—火山岩 | 第13页 |
| ·中生代侵入岩—火山岩 | 第13页 |
| ·区域构造 | 第13-15页 |
| ·断裂构造 | 第13-14页 |
| ·褶皱构造 | 第14-15页 |
| 第3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 第15-31页 |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5-19页 |
| ·矿区地层 | 第15-17页 |
| ·矿区岩浆岩 | 第17页 |
| ·矿区构造 | 第17-19页 |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9-31页 |
| ·新兴矿床地质特征 | 第19-25页 |
| ·东风矿床地质特征 | 第25-31页 |
| 第4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31-46页 |
| ·新兴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31-38页 |
| ·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 | 第31-32页 |
| ·包裹体物理化学参数 | 第32-38页 |
| ·东风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38-44页 |
| ·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 | 第38-40页 |
| ·包裹体物理化学参数 | 第40-44页 |
| ·包裹体成分 | 第44-46页 |
| 第5章 硫铅同位素特征 | 第46-53页 |
| ·硫同位素特征 | 第46-48页 |
| ·铅同位素特征 | 第48-53页 |
| 第6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研究 | 第53-61页 |
| ·矿床成因 | 第53-59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53-54页 |
| ·成矿流体来源 | 第54-58页 |
| ·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探讨 | 第58-59页 |
| ·成矿模式研究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中文摘要 | 第71-74页 |
| Abstract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