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楔形桩简介 | 第10-13页 |
| ·楔形桩介绍 | 第10页 |
| ·楔形桩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 ·复合地基概念与分类 | 第13页 |
|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13-14页 |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14-15页 |
| ·刚性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试验研究与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 ·数值方法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 | 第20-30页 |
| ·前言 | 第20-21页 |
| ·试验目的 | 第21-22页 |
| ·试验概况 | 第22-25页 |
| ·试验结果整理分析 | 第25-28页 |
| ·荷载-沉降曲线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5页 |
| ·桩土应力比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5-26页 |
| ·桩身轴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解析分析 | 第30-38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理论分析及计算模型 | 第30-34页 |
| ·基本假定及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 ·桩-土-垫层相互作用分析 | 第31-34页 |
| ·带刚性承台的桩-土-垫层相互作用分析 | 第34页 |
| ·算例与分析 | 第34-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有限元法及ADINA简介 | 第38-47页 |
| ·概述 | 第38页 |
| ·有限元法的思路与分析过程 | 第38-40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路 | 第38-39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过程 | 第39-40页 |
| ·有限元分析对网格剖分的要求 | 第40页 |
| ·ADINA简介 | 第40-47页 |
| ·ADINA的发展历史 | 第40-41页 |
| ·ADINA系统概述 | 第41-47页 |
| 第五章 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47-61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 ·基本假定 | 第47-48页 |
| ·模型尺寸和网格划分 | 第48页 |
| ·地应力处理 | 第48页 |
| ·接触面处理和边界条件确定 | 第48页 |
| ·模型参数 | 第48-49页 |
| ·模型验证 | 第49-50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9页 |
| ·荷载-沉降曲线 | 第50-53页 |
| ·桩土应力比 | 第53-57页 |
| ·桩身轴力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61-62页 |
| ·开展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