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6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6-17页
     ·文献述评第17页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目标第1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风险社会理论介绍第19-31页
   ·风险社会理论的内涵第19-21页
     ·风险的概念第19页
     ·风险社会的内涵第19-21页
   ·贝克和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第21-23页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21页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三个维度第21-23页
     ·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第23页
   ·风险社会和农村土地流转第23-31页
     ·生产经营风险第24-26页
     ·制度风险第26-28页
     ·道德风险第28-30页
     ·政治风险第30-31页
第3章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概述第31-42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及主要形式第31-33页
     ·农村土地与土地流转的含义第31页
     ·农村土地流转现阶段的主要形式第31-33页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沿革第33-35页
     ·农村土地流转发生的背景第33-35页
     ·农村土地流转发生的必要性第35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第35-42页
     ·全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现状第35-38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在不同省份差异较大第38-39页
     ·转包为主,并呈现多元化趋势第39-40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第40-42页
第4章 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第42-50页
   ·风险社会的制度视角第42-45页
     ·土地制度缺失是造成土地流转风险的根本原因第42-44页
     ·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的缺位是直接原因第44-45页
   ·风险社会三个维度的视角第45-47页
     ·风险分配的逻辑与土地流转风险第45-46页
     ·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与土地流转风险第46页
     ·个体化与土地流转风险第46-47页
   ·风险社会的个体化视角第47-48页
     ·解放的维度第47页
     ·稳定性的丧失维度第47-48页
     ·重新整合的维度第48页
   ·风险社会的非制度视角——文化视角第48-50页
第5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规避的对策研究第50-55页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第50-53页
     ·生产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第50-51页
     ·制度风险的对策建议第51-52页
     ·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第52-53页
     ·政治风险的对策建议第53页
   ·加强配合农村土地流转的其他设施建设第53-55页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工业系统生态效率及环境压力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