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第2章 陕西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 第15-29页 |
| ·陕西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简介 | 第15页 |
| ·陕西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手段 | 第15-21页 |
| ·法律手段 | 第15-17页 |
| ·经济手段 | 第17-18页 |
| ·文化手段 | 第18-19页 |
| ·科技手段 | 第19-21页 |
| ·工作流程 | 第21-23页 |
| ·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证申请 | 第21-22页 |
| ·监督检查 | 第22-23页 |
| ·行政处罚 | 第23页 |
| ·行政强制 | 第23页 |
| ·备案 | 第23页 |
| ·对各责任单位的安全监督工作 | 第23-24页 |
| ·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23-24页 |
| ·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24页 |
| ·对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24页 |
| ·对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24页 |
| ·陕西省现行安全监督管理中的缺陷 | 第24-28页 |
| ·监督手段上的不足 | 第26-27页 |
| ·管理部门内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监督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国外建筑安全监督与管理模式 | 第29-43页 |
| ·用法律手段规范安全管理 | 第29-37页 |
| ·相关法律体系 | 第29-32页 |
| ·相关的管理机构体系 | 第32-34页 |
| ·相关的监察手段 | 第34-37页 |
| ·用经济手段促进安全管理 | 第37-39页 |
| ·美国的经济手段 | 第37-38页 |
| ·英国的经济手段 | 第38页 |
| ·日本的经济手段 | 第38-39页 |
| ·用文化手段促进安全管理 | 第39-40页 |
| ·美国的文化手段 | 第39-40页 |
| ·英国的文化手段 | 第40页 |
| ·日本的文化手段 | 第40页 |
| ·用科技手段促进安全管理 | 第40-42页 |
| ·美国的科技手段 | 第40-41页 |
| ·英国的科技手段 | 第41页 |
| ·日本的科技手段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陕西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研究 | 第43-54页 |
| ·监督管理手段研究 | 第43-49页 |
| ·法律手段研究 | 第43-44页 |
| ·经济手段研究 | 第44页 |
| ·文化手段研究 | 第44-45页 |
| ·科技手段研究 | 第45-49页 |
| ·机构内部管理体系 | 第49-51页 |
| ·明确建筑安全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 | 第49页 |
| ·机构体系的制衡 | 第49-50页 |
| ·保证经费来源 | 第50页 |
| ·提高监管人员水平 | 第50页 |
| ·调动内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 | 第50-51页 |
| ·合理分配执法资源 | 第51页 |
| ·对各责任主体的监督管理 | 第51-53页 |
| ·对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 | 第51页 |
| ·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 | 第51-52页 |
| ·对建设单位的监督要求 | 第52-53页 |
| ·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督要求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54-59页 |
| ·工程项目概况 | 第54页 |
| ·事故发生经过 | 第54-55页 |
| ·事故原因分析 | 第55-56页 |
| ·有关调查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
| ·责任认定 | 第57-58页 |
| ·整改措施 | 第58页 |
| ·检查验收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