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错误行为的归因倾向与责任归因过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归因倾向的研究 | 第12-14页 |
·早期的归因理论和归因偏差 | 第12-13页 |
·儿童归因特点的研究 | 第13-14页 |
·动机归因理论 | 第14-19页 |
·动机归因理论的思想 | 第14-15页 |
·责任归因理论 | 第15-18页 |
·责任归因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9-21页 |
3 研究的总体构想 | 第21-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假设 | 第22-24页 |
4 预备研究 | 第24-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24-25页 |
·被试 | 第24页 |
·研究工具与过程 | 第24-25页 |
·访谈结果 | 第25-26页 |
·小学生心目中错误行为的概念 | 第25页 |
·小学生常见的错误行为类型 | 第25页 |
·小学生对自我和他人错误行为的不同看法和判断 | 第25-26页 |
·访谈讨论 | 第26-28页 |
·小学生对错误行为的概念认识 | 第26-27页 |
·小学生常见的错误行为 | 第27页 |
·小学生对自我和他人错误行为的看法 | 第27-28页 |
5 研究一 小学生对错误行为的归因倾向研究 | 第28-39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28-30页 |
·被试 | 第28页 |
·研究工具与材料 | 第28-29页 |
·研究程序 | 第29页 |
·计分与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5页 |
·对不同归因对象消极行为的归因分析 | 第30页 |
·对不同归因对象积极行为的归因分析 | 第30-32页 |
·对他人不同效价行为的归因分析 | 第32-33页 |
·对自我不同效价行为的归因分析 | 第33页 |
·情境因素对儿童行为归因的影响 | 第33-34页 |
·儿童内外归因倾向的发展分析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9页 |
·儿童对自我和他人行为归因的差异比较 | 第35-37页 |
·儿童对消极和积极行为归因的差异比较 | 第37页 |
·儿童内外归因发展趋势 | 第37-39页 |
6 研究二 小学生对错误行为的责任归因过程研究 | 第39-58页 |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研究方法与程序 | 第39-40页 |
·被试 | 第39页 |
·研究设计 | 第39页 |
·研究工具与材料 | 第39-40页 |
·研究程序 | 第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52页 |
·二年级儿童对错误行为的责任归因 | 第40-44页 |
·四年级儿童对错误行为的责任归因 | 第44-47页 |
·六年级儿童对错误行为的责任归因 | 第47-51页 |
·批评水平在责任判断和情感反应上的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8页 |
·不同年级儿童在责任判断上的差异比较 | 第52-53页 |
·不同年级儿童在生气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 第53-54页 |
·不同年级儿童在同情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 第54-55页 |
·不同年级儿童在批评程度上的差异比较 | 第55-56页 |
·责任判断、生气、同情对批评水平的预测能力分析 | 第56-58页 |
7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1:正式研究前的小学生错误行为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附录 2:研究一的情境问卷 | 第63-64页 |
附录 3:研究二的情境问卷 | 第64-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