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

基于传播学理论的鄂西南传统聚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信息时代的变革第9页
     ·传播学科的发展第9-10页
     ·鄂西南传统聚落现状第10页
   ·课题相关研究进展第10-13页
     ·传统聚落研究状况第11-12页
     ·传播学应用于建筑的研究状况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论文框架第15-16页
2 传统聚落信息传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第16-25页
   ·传统聚落的相关概念第16-17页
     ·聚落与传统聚落第16页
     ·聚落形态结构第16页
     ·乡土建筑第16-17页
   ·运用与传统聚落研究的传播学相关概念第17-18页
     ·传播学第17页
     ·传播类型第17-18页
     ·信息及符号第18页
   ·传统聚落传播过程中的四要素第18-21页
     ·传播者第18-19页
     ·传播内容第19页
     ·传播媒介第19-20页
     ·受众(受传者)第20-21页
   ·传播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第21-23页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达第21-22页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第22页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第22-23页
   ·信息的传播模式第23-24页
     ·传播模式类型第23页
     ·几种基本的传播模式第23-24页
   ·传统聚落的传播模式第24-25页
3 传统聚落形态结构演变的传播要素与传播模式分析第25-43页
   ·鄂西南概述第25-27页
     ·自然条件第25页
     ·历史文化第25-27页
   ·土司时期聚落形态结构的传播学分析第27-33页
     ·土司制度时期概况第27-29页
     ·聚落形态结构的传播者与受众第29-30页
     ·聚落形态结构的传播模式第30-31页
     ·传播内容与聚落形态结构第31-33页
   ·清“改土归流”后聚落形态结构的传播学分析第33-43页
     ·清“改土归流”介绍第33-34页
     ·聚落形态结构的传播要素分析第34-37页
     ·聚落形态结构的传播模式第37-38页
     ·传播内容与聚落形态结构第38-43页
4 乡土建筑营建过程中的传播要素与传播模式第43-66页
   ·乡土建筑类型第43-48页
     ·民居第43-45页
     ·商业建筑第45页
     ·公益建筑第45-46页
     ·礼制建筑第46页
     ·宗教建筑与学院建筑第46-48页
   ·乡土建筑信息的双向传播第48-49页
   ·集聚性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受众第49-55页
     ·传播者第49-55页
     ·受众第55页
   ·发散性传播过程中的受众与传播者第55-56页
     ·受众类型与特点第55-56页
     ·传播者第56页
   ·乡土建筑的传播内容第56-66页
     ·直接信息第57-62页
     ·抽象信息第62-66页
5 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有效传播策略第66-76页
   ·电子媒介时代的鄂西南传统聚落第66-69页
     ·泛滥的现代符号第66-67页
     ·可贵的传统精神探索第67-69页
   ·信息有效传播中的制约因素第69-72页
     ·信息环境条件的制约第69-71页
     ·传播者力量弱小第71页
     ·作为使用者的受众接受能力有限第71-72页
   ·作为传播者的规划设计者策略第72-74页
     ·设计师对自身的教育第72-73页
     ·对受众的引导培养第73-74页
   ·引发非使用者的受众关注第74-75页
   ·大众媒介的引导教育作用第75-76页
6 结语:努力促成传统聚落信息的良性传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政策传播模式研究
下一篇: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数字化监视系统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