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植物景观的概念 | 第9页 |
·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植物观赏特性的研究 | 第9-10页 |
·植物配植方式的研究 | 第10页 |
·植物景观意境的研究 | 第10页 |
·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 第10-11页 |
·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 | 第11页 |
·本次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历史和现状 | 第12-31页 |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2页 |
·明孝陵景区简介 | 第12-14页 |
·明孝陵简介 | 第12-13页 |
·下马坊遗址公园简介 | 第13页 |
·梅花山简介 | 第13页 |
·梅花谷简介 | 第13页 |
·红楼艺文苑简介 | 第13-14页 |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历史 | 第14-16页 |
·明孝陵植物景观历史 | 第14-16页 |
·梅花山植物景观历史 | 第16页 |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现状 | 第16-31页 |
·明孝陵植物景观现状 | 第16-20页 |
·下马坊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现状 | 第20-22页 |
·梅花山植物景观现状 | 第22-24页 |
·梅花谷植物景观现状 | 第24-26页 |
·红楼艺文苑植物景观现状 | 第26-31页 |
第三章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群落特征分析 | 第31-54页 |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31-33页 |
·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 第31-33页 |
·调查的方法 | 第33页 |
·分析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群落的物种组成 | 第33-34页 |
·物种的数量特征 | 第34页 |
·群落物种多样性 | 第34-35页 |
·植物群落的相似性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53页 |
·物种组成分析 | 第35-36页 |
·植物数量特征分析 | 第36-47页 |
·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47-50页 |
·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明孝陵景区典型植物群落的评价 | 第54-63页 |
·评价对象 | 第54页 |
·评价方法 | 第54-57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4-55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排序 | 第57-59页 |
·综合评判计算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对现代园林的启示及其优化建议 | 第63-66页 |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 第63-64页 |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 第63页 |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的时间性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 第63-64页 |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的经济性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 第64页 |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的文化性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 第64页 |
·明孝陵景区植物景观的保护和优化建议 | 第64-66页 |
·适当增加宿根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 | 第65页 |
·加大对野生草本植物的利用 | 第65页 |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 第65页 |
·加强对植物的养护管理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 第69-72页 |
附录2 | 第72-73页 |
附录3 | 第73-74页 |
附录4 | 第74-82页 |
详细摘要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