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内蔬菜价格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蔬菜价格稳定机制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第17-2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蔬菜价格稳定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 ·价格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 | 第18-21页 |
| ·价格稳定机制的政策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 第3章 主要国家和我国主要地区经验和借鉴 | 第23-30页 |
| ·主要国家和我国主要地区经验 | 第23-28页 |
| ·美国经验 | 第23-24页 |
| ·日本经验 | 第24-26页 |
| ·山东地区经验 | 第26-27页 |
| ·上海地区经验 | 第27-28页 |
| ·经验借鉴 | 第28-30页 |
| 第4章 北京市蔬菜价格机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 ·蔬菜价格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现状 | 第30-32页 |
| ·蔬菜价格机制现状 | 第30页 |
| ·蔬菜价格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现状 | 第30-32页 |
| ·蔬菜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 ·蔬菜生产供给不足 | 第32-33页 |
| ·流通体系亟待完善 | 第33页 |
| ·蔬菜需求与供给两极分化 | 第33页 |
| ·蔬菜市场管理乏力和激励政策偏少 | 第33-34页 |
| ·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低 | 第34页 |
| ·应急反应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 第5章 北京市蔬菜稳定价格机制的实证模型分析 | 第35-40页 |
| ·理论模型构建 | 第35-38页 |
| ·模型假设条件 | 第35-36页 |
| ·模型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 ·构建估计方程 | 第37-38页 |
| ·模型测算 | 第38页 |
| ·模型分析与结论 | 第38-40页 |
| 第6章 北京市蔬菜价格稳定机制的设计 | 第40-48页 |
| ·优化设计的思想、目标与原则 | 第40-41页 |
| ·指导思想 | 第40页 |
| ·目标 | 第40页 |
| ·原则 | 第40-41页 |
| ·价格稳定机制的优化设计 | 第41-45页 |
| ·价格形成机制设计 | 第41-42页 |
| ·价格运行机制设计 | 第42-43页 |
| ·价格预警机制设计 | 第43-45页 |
| ·价格稳定机制的支撑手段设计 | 第45-48页 |
| ·经济手段 | 第45页 |
| ·政策手段 | 第45-46页 |
| ·法律手段 | 第46-48页 |
| 第7章 促进北京市蔬菜价格稳定机制形成与运行的对策建议.. | 第48-50页 |
| ·蔬菜生产领域 | 第48-49页 |
| ·稳定蔬菜供给并加强市场信息监测 | 第48页 |
|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 第48页 |
| ·完善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 第48页 |
|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 第48-49页 |
| ·流通领域 | 第49页 |
| ·构建现代的物流技术和手段 | 第49页 |
| ·减少流通环节和规范流通秩序 | 第49页 |
| ·消费领域 | 第49-50页 |
| ·顺畅蔬菜供应通道 | 第49页 |
| ·突出做好蔬菜直销工作 | 第49-50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