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0-11页 |
| ·煤矿安全模式探究 | 第11-13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分析思路 | 第13-15页 |
| 2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状况与治理政策变迁 | 第15-25页 |
| ·煤矿生产安全概况 | 第15-16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 | 第15-16页 |
| ·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 第16页 |
|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 | 第16-19页 |
| ·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16页 |
| ·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 第16-18页 |
| ·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 第18页 |
|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 第18-19页 |
| ·煤炭生产和消费价格扭曲导致煤炭安全成本过低 | 第19页 |
| ·政府治理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 第19-25页 |
| 3 现行煤矿安全监管模式的困境与理论分析 | 第25-37页 |
| ·“单中心治理”—现行政府煤矿安全监管模式的一般特征 | 第25-29页 |
| ·“单中心治理”的含义 | 第25页 |
| ·“单中心治理”思想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 ·煤矿安全监管单中心治理模式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 ·单中心治理模式下煤矿安全监管不力的生成逻辑 | 第29-34页 |
| ·政府煤矿安全监管职能的非理性 | 第29-32页 |
| ·煤矿事故行政问责制的偏位 | 第32-34页 |
| ·单中心治理模式在矿主与地方政府利益耦合背景下的运行失灵 | 第34-35页 |
| ·地方政府与矿主的利益耦合 | 第34页 |
| ·矿主与地方政府的利益耦合必然导致单中心治理模式的失灵 | 第34-35页 |
| ·单中心治理模式下矿工的“集体无意识” | 第35-37页 |
| ·血酬定律—煤矿招工中的潜规则 | 第35-36页 |
| ·轻视生命—利益驱动下的安全麻木 | 第36-37页 |
| 4 多中心治理:煤矿安全监管的现实诉求 | 第37-47页 |
|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含义 | 第37-39页 |
|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 | 第37页 |
|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历程 | 第37-39页 |
| ·多中心治理模式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 第39-42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呼唤多中心治理模式 | 第39-40页 |
| ·多中心治理视野下的煤矿安全监管模式 | 第40-42页 |
| ·多中心治理模式煤矿相关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 | 第42-44页 |
| ·政府管理者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角色定位 | 第42-43页 |
| ·煤矿主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角色定位 | 第43页 |
| ·矿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角色定位 | 第43页 |
| ·第三方监督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角色定位 | 第43-44页 |
| ·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煤矿安全监管的运作机制 | 第44-47页 |
| ·明确政府职能的边界 | 第44页 |
| ·合理配置矿主的权力、对发生煤矿事故的矿主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 | 第44-45页 |
| ·努力提高矿工的自身安全素质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 | 第45-46页 |
| ·加强第三方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 | 第46-47页 |
| 5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