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表面的实验技术 | 第14-17页 |
·低能电子衍射 | 第14-15页 |
·扫描隧道显微镜 | 第15页 |
·光电子能谱 | 第15-16页 |
·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 | 第16-17页 |
·研究表面的理论方法 | 第17-18页 |
·经验和半经验方法 | 第17页 |
·第一性原理方法 | 第17-18页 |
·Rh 基合成气相关的机理研究 | 第18-20页 |
·实验研究 | 第18-20页 |
·理论研究 | 第20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方法和表面模型 | 第22-29页 |
·引言 | 第22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2-23页 |
·赝势理论 | 第23-24页 |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24-27页 |
·Bloch 定理 | 第24-25页 |
·布里渊(Brillouin)区k点的选取 | 第25页 |
·平面波基组 | 第25-26页 |
·非周期性结构的体系 | 第26页 |
·团簇模型(Cluster model)和平板模型(Slab model) | 第26-27页 |
·基本概念 | 第27-28页 |
·吸附 | 第27页 |
·吸附能 | 第27页 |
·功函数 | 第27-28页 |
·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第3章 气体在RhMn 合金表面的吸附 | 第29-40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计算结果 | 第31-35页 |
·RhMn 表面合金 | 第31页 |
·原子吸附 | 第31-33页 |
·分子与自由基吸附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CO 在 Rh 及RhMn 表面的解离研究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计算结果 | 第42-49页 |
·CO 在Rh(111)面的解离 | 第42-44页 |
·CO 在RhMn(111)表面合金上的解离 | 第44-45页 |
·CO 在Rh(553)台阶面上的解离 | 第45-47页 |
·CO 在RhMn(553)台阶面上的解离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