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与该领域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冰湖溃决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6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项目基础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7页 |
| ·喜马拉雅地区概况 | 第18-19页 |
| ·聂拉木地区综述 | 第19-21页 |
| ·位置及交通 | 第19-20页 |
| ·行政区划及人口 | 第20-21页 |
| ·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 第21页 |
| ·区域气候及水文条件 | 第21-22页 |
| ·气候条件 | 第21-22页 |
| ·河流水文特征 | 第22页 |
| ·地质条件 | 第22-27页 |
| ·地形地貌 | 第22-24页 |
| ·地层岩性 | 第24-25页 |
|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冰湖的现状与危害 | 第27-40页 |
| ·研究区冰湖现状 | 第27-39页 |
| ·区域内冰湖危害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喜马拉雅地区冰湖溃决机制 | 第40-45页 |
| ·冰湖溃决的影响因素与溃决机制 | 第40-41页 |
| ·冰湖溃决问题的木桶效应与冰湖的三种溃决模式 | 第41-43页 |
| ·冰湖溃决问题的木桶效应 | 第41-42页 |
| ·冰湖的三种溃决模式 | 第42-43页 |
| ·冰湖易溃性影响因子的判定与定量标准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神经网络模型与预分类方法 | 第45-55页 |
| ·神经网络复合模型 | 第45-50页 |
| ·改良方法:对三种溃决模式的预分类 | 第50-53页 |
| ·未预分类进行冰湖易溃性分析的偏差 | 第50-52页 |
| ·易溃性问题的预分类方法 | 第52-53页 |
| ·讨论:预分类方法对于两种溃决模式联合作用冰湖的适用性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基于预分类方法的神经网络建模评估 | 第55-64页 |
| ·建立初始模型并预分类 | 第55-57页 |
| ·分离学习样本,建立子模型并评估 | 第57-60页 |
| ·涌浪翻坝子模型评估 | 第57-59页 |
| ·终碛垄系统子模型评估 | 第59-60页 |
| ·评估结果检验与分析 | 第60-6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 附表 所有冰湖基础数据一览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