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序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法理研究 | 第9-13页 |
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其含义 | 第9-10页 |
二、股东派生诉讼的性质及应遵循的立法原则 | 第10-11页 |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性质 | 第10页 |
(二) 应遵循的立法原则 | 第10-11页 |
三、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 第11-12页 |
四、股东派生诉讼与集团诉讼(代表人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 第13-15页 |
一、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3-14页 |
二、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司法困惑 | 第14-15页 |
第三章 激励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重要手段 | 第15-21页 |
一、最大限度放宽对原告资格的限制 | 第15-17页 |
二、将股东派生诉讼界定为非财产诉讼 | 第17-18页 |
三、减轻原告承担诉讼费用的风险 | 第18-21页 |
第四章 防范股东滥用派生诉讼提起权的手段 | 第21-33页 |
一、将前置程序作为阻却滥诉行为的重要手段 | 第21-26页 |
(一) 设置前置程序的意义 | 第21-22页 |
(二) 国外公司法的普遍做法 | 第22-23页 |
(三) 我国现行公司法中关于前置程序的设计欠缺及相关完善 | 第23-26页 |
二、以诉讼费用担保制度作为调节机制抑制滥诉行为的发生 | 第26-28页 |
三、对原告股东的和解及撤诉行为进行限制 | 第28-30页 |
(一) 对原告股东和解行为的限制 | 第29-30页 |
(二) 对原告股东撤诉行为的限制 | 第30页 |
四、败诉时恶意原告股东必须承担的责任 | 第30-33页 |
第五章 程序法的相关完善 | 第33-38页 |
一、法院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地位 | 第33-35页 |
(一) 强化法院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作用 | 第33-35页 |
(二) 法院在审查股东派生诉讼案件中应遵循的原则 | 第35页 |
二、明确案件管辖 | 第35-36页 |
三、适当延长诉讼时效 | 第36-37页 |
四、确定法院的既判力以及允许提起再审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