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基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1章 导论第13-25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现实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理论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概念界定第15-20页
     ·供应链融资第15-17页
     ·中小企业第17-18页
     ·信贷配给第18-20页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第20-21页
     ·采取的研究方法第20-21页
     ·数据和资料来源第21页
   ·研究逻辑和研究体系第21-23页
     ·研究逻辑第21-23页
     ·研究体系第23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3-2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5-49页
   ·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第25-39页
     ·经济学研究范式演进过程第25-29页
     ·信息经济学发展历程第29-31页
     ·不对称信息理论第31-39页
   ·信贷配给理论文献综述第39-44页
     ·信贷配给的微观基础第39-41页
     ·减轻信贷配给的机制第41-44页
   ·信贷技术第44-49页
     ·财务报表借贷第45页
     ·信用评分借贷第45-46页
     ·动产支持借贷第46页
     ·固定资产借贷第46页
     ·保理和反向保理第46-47页
     ·关系型信贷第47页
     ·供应链融资第47-49页
第3章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第49-64页
   ·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发展现状第49-54页
     ·中小企业的整体重要性第49-52页
     ·中小企业的个体弱质性第52-53页
     ·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与其获得的金融支持不匹配第53-54页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第54-62页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第56-59页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第59-60页
     ·中小配套企业资金需求和满足情况第60-62页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基本判断第62-64页
第4章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微观基础——信息不对称视角第64-81页
   ·银行和中小企业间的非对称信息第64-68页
     ·银企间的信息种类第64-66页
     ·银行和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第66-68页
   ·中小企业为什么更容易遭受信贷配给?第68-71页
   ·中小企业信贷中的逆向选择第71-75页
   ·中小企业信贷中的道德风险第75-77页
   ·昂贵监督成本的信贷配给第77-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供应链融资第81-113页
   ·供应链融资的产生逻辑第81-84页
     ·供应链融资兴起的产业背景第81-82页
     ·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82-84页
   ·供应链融资产品第84-85页
   ·供应链融资是一种创新的信贷技术第85-95页
     ·供应链融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变量第86-92页
     ·供应链融资和传统银行信贷的比较第92-95页
   ·国内外供应链融资发展情况第95-111页
     ·供应链金融在发达国家日益受重视第95-98页
     ·国内供应链融资现状第98-109页
     ·国内外供应链融资实践的差异第109-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6章 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治理第113-130页
   ·供应链融资消除银企间不对称信息的机理第113-115页
   ·逆向选择的治理: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第115-124页
     ·信号传递第116-119页
     ·信息甄别第119-124页
   ·道德风险的治理:激励机制第124-128页
     ·概述第124-125页
     ·一个简单的声誉模型第125-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7章 实证研究第130-153页
   ·供应链融资产品对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影响第130-140页
     ·调查方法及数据统计第130-133页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第133-136页
     ·模型结果第136-137页
     ·模型结果分析第137-140页
   ·国内供应链融资案例研究第140-145页
     ·沃尔玛供应商的供应链融资方案第140-143页
     ·一个钢铁加工贸易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方案第143-145页
   ·国际先进实践——以反向保理为例第145-152页
     ·背景第145-148页
     ·反向保理第148页
     ·Nafin 的反向保理案例第148-150页
     ·Nafin 反向保理的借鉴意义第150-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第8章 结论、建议和展望第153-157页
   ·主要结论第153-154页
   ·政策建议第154-155页
   ·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7页
 英文文献第157-163页
 翻译文献第163页
 中文文献第163-167页
后记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中国从世界制造中心向技术创新中心转变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