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6页 |
·引言 | 第20-25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2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25-33页 |
·血吸虫病防治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抑螺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第28-30页 |
·乌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抑螺机理的研究概述 | 第32-33页 |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研究目标 | 第3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乌桕抑螺活性的研究 | 第36-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供试样品 | 第36页 |
·供试钉螺 | 第36-37页 |
·提取分离设备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植物提取物的制备 | 第37页 |
·钉螺浸杀实验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乌桕各器官不同溶剂的提取率 | 第37-38页 |
·处理液浓度梯度的选择 | 第38-39页 |
·100mg/L 各溶剂提取物抑螺分析 | 第39-41页 |
·20mg/L 石油醚提取物 3d 后抑螺活性分析 | 第41-42页 |
·新叶石油醚提取液各浓度抑螺效果比较 | 第42-44页 |
·落叶石油醚提取液各浓度抑螺效果比较 | 第44-45页 |
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乌桕抑螺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与纯化 | 第47-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材料 | 第47-48页 |
·供试植物 | 第47页 |
·供试钉螺 | 第47页 |
·溶剂及标准药剂. | 第47-48页 |
·仪器设备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石油醚粗提物的制取 | 第48页 |
·柱分离实验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柱材料的选择 | 第49-53页 |
·淋洗溶液顺序的确定 | 第53-55页 |
·抑螺实验 | 第55-58页 |
·A 组粗分离组分抑螺实验分析 | 第55-57页 |
·细分离组分抑螺实验分析 | 第57-58页 |
3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乌桕抑螺活性成分的 GC-MS 分离鉴定 | 第59-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页 |
·材料 | 第59页 |
·仪器及条件 | 第5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9页 |
·样品 GC2-1 的追踪鉴定结果 | 第59-64页 |
·样品 GC2-2 的追踪鉴定结果 | 第64-67页 |
·样品 GC2-3 及 GC1-1 的追踪鉴定结果 | 第67-69页 |
3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乌桕抑螺活性成分的 HPLC-MS 分离鉴定 | 第71-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页 |
·材料 | 第71页 |
·仪器及条件 | 第7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1-81页 |
·样品 LC2-1 的分离鉴定 | 第72-75页 |
·样品 LC2-2 的分离鉴定 | 第75-77页 |
·样品 LC2-3 的分离鉴定 | 第77-79页 |
·样品 LC1-1 的分离鉴定 | 第79-81页 |
3 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乌桕抑螺机理研究 | 第83-11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9页 |
·材料 | 第83-84页 |
·供试钉螺. | 第83页 |
·供试材料 | 第83页 |
·主要仪器 | 第83-84页 |
·主要试剂 | 第84页 |
·测试方法 | 第84-89页 |
·待测组织匀浆的制备 | 第84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试 | 第84-85页 |
·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测试 | 第85页 |
·谷丙转氨酶(ALT/GPT)活性测定 | 第85-86页 |
·谷草转氨酶(AST/GOT)活性测定 | 第86-87页 |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 第87-88页 |
·糖元含量测定 | 第88页 |
·扫描电镜材料制备 | 第88-89页 |
·透射电镜材料制备 | 第8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106页 |
·生化因子测定 | 第89-101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分析 | 第89-91页 |
·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测定分析 | 第91-94页 |
·琥珀酸脱氢酶(SDH)含量测定分析 | 第94-96页 |
·谷丙转氨酶(ALT/GPT)活性测定分析 | 第96-98页 |
·谷草转氨酶(AST/GOT)活性测定分析 | 第98-100页 |
·肌糖元含量测定分析 | 第100-101页 |
·超微结构观察 | 第101-106页 |
·A12-2 对钉螺头、足、触角部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101-103页 |
·A12-2 对钉螺肝脏部影响的透射电镜观察 | 第103-106页 |
3 小结 | 第106-110页 |
·A12-2 对钉螺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A12-2 对钉螺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7页 |
·A12-2 对钉螺体内糖元含量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A12-2 对钉螺头足及触角的影响 | 第108页 |
·A12-2 对钉螺肝部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0-115页 |
·结论 | 第110-114页 |
·讨论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附录 | 第125-134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