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生物电阻抗测量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微创式生物电阻抗测量原理 | 第18-19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微创式生物电阻抗测量基础理论分析 | 第22-34页 |
·生物电磁场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生物电磁场模型 | 第22页 |
·电磁场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22-25页 |
·圆形区域内求解电磁场分布 | 第25-27页 |
·三维区域内求解电磁场分布 | 第27-28页 |
·电极与皮肤不同接触模式等效电路分析 | 第28-31页 |
·体表电极测量等效电路 | 第28-29页 |
·微创式测量等效电路 | 第29-30页 |
·两种等效电路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微创模式的电极生物兼容性分析 | 第31-33页 |
·微针电极的材料 | 第31-32页 |
·微针电极的结构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两种接触模式下电阻抗测量模型分析与实验研究 | 第34-4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两种接触模式电阻抗测量仿真分析 | 第35-38页 |
·体表法测量模型 | 第35-36页 |
·微创式测量模型 | 第36-37页 |
·分析结论 | 第37-38页 |
·对比实验研究 | 第38-42页 |
·体表测量模式 | 第38-39页 |
·微创测量模式 | 第39-40页 |
·数据处理与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微创式电阻抗测量模型电磁场仿真分析 | 第44-50页 |
·瘤体浸润位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肿瘤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45页 |
·电极接触面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3D模型分析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微创式电阻抗测量对比实验研究 | 第50-58页 |
·实验基础 | 第50-51页 |
·实验平台 | 第50页 |
·仪器标定 | 第50-51页 |
·肿瘤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实验研究 | 第51-52页 |
·结果分析 | 第52页 |
·电极间距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实验研究 | 第52-53页 |
·结果分析 | 第53页 |
·微创式电阻抗测量对细胞组织的影响 | 第53-57页 |
·电刺激对肿瘤组织性状的影响 | 第53-55页 |
·测量中电极发热对细胞组织的影响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基于增敏剂的微创式电阻抗测量仿真分析及实验研究 | 第58-64页 |
·数学模型 | 第58页 |
·微创式电阻抗测量中增敏剂的仿真分析 | 第58-61页 |
·不同增敏剂的阻抗影响 | 第58-60页 |
·肿瘤浸润位置对增敏剂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实验研究 | 第61-63页 |
·不同增敏剂对阻抗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61-63页 |
·增敏材料的安全性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