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研究调Q光纤激光器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实现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 ·包层泵浦技术 | 第16页 |
| ·泵浦耦合技术 | 第16-17页 |
| ·谐振腔制备技术 | 第17页 |
| ·调Q光纤激光器的技术发展特点 | 第17-18页 |
| ·国内外调Q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状况 | 第18-21页 |
| ·调Q光纤激光器的主要应用 | 第21-24页 |
| ·二次谐波的产生 | 第21-22页 |
| ·光时域反射计 | 第22页 |
| ·激光测距仪 | 第22-23页 |
| ·激光雷达 | 第23-24页 |
| ·激光加工 | 第2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4-26页 |
|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调Q光纤激光器原理和相关理论 | 第28-52页 |
| ·调Q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 ·调O的工作方式 | 第29-31页 |
| ·脉冲反射式调Q | 第29-30页 |
| ·脉冲透射式调Q | 第30页 |
| ·脉冲反射一透射式调Q | 第30-31页 |
| ·提高调Q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的结构方案 | 第31-40页 |
| ·采用大模场光纤或光子晶体光纤 | 第31页 |
| ·采用MOPA结构或是相干合成 | 第31-33页 |
| ·采用MOPA结构 | 第31-32页 |
| ·采用相干合成 | 第32-33页 |
| ·采用全光纤结构 | 第33-38页 |
| ·利用Michelson干涉仪调Q | 第33页 |
| ·采用Mach-Zehnder干涉仪调Q | 第33-34页 |
| ·利用PZT调谐FBG反射波长调Q | 第34-36页 |
| ·利用声波调制的光纤衰减器调Q | 第36-37页 |
| ·掺杂光纤作为可饱和吸收体 | 第37-38页 |
| ·利用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调Q | 第38页 |
| ·方案比较 | 第38-40页 |
| ·影响主动调Q光纤激光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分析 | 第40-47页 |
| ·调Q光纤激光器理论分析 | 第40-42页 |
| ·提高主动调Q光纤激光器性能应考虑的因素 | 第42-46页 |
| ·抑制ASE带来的能量损耗 | 第42-44页 |
| ·提高Q开关开关速度和效率 | 第44页 |
| ·加强泵浦吸收 | 第44-45页 |
| ·选择合适的光纤结构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可用于被动调Q的光纤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 | 第47-51页 |
| ·斯托克斯光的形成 | 第48-49页 |
| ·耦合强度方程 | 第49-50页 |
| ·布里渊阈值 | 第50页 |
| ·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应用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基于光纤中SBS相位共轭的自调Q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研究 | 第52-64页 |
| ·Yb~(3+)的能级结构和吸收发射截面 | 第52-53页 |
| ·相位共轭原理 | 第53页 |
| ·基于光纤中SBS相位共轭的自调Q掺Yb~(3+)光纤激光器原理及仿真 | 第53-60页 |
| ·SBS相位共轭谐振腔产生Q突变的理论模型 | 第53-55页 |
| ·SBS反射率的确定 | 第55-57页 |
| ·数值计算 | 第57-60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四章 基于瑞利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共同作用的自调Q双包层掺Yb~(3+)光纤激光器研究 | 第64-77页 |
| ·干涉环原理 | 第64-67页 |
| ·基于SBS的自调Q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原理与仿真 | 第67-73页 |
| ·理论模型 | 第67-68页 |
| ·数值仿真 | 第68-72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 ·实验结果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基于Hi-Bi光纤Sagnac环形滤波器的调Q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77-87页 |
| ·基于Hi-Bi光纤的Sagnac环形滤波器的波长选择原理 | 第77-81页 |
| ·PZT实现光纤相位调制原理 | 第81-83页 |
| ·基于Hi-Bi光纤Sagnac环形滤波器的调Q掺Yb~(3+)光纤激光器原理 | 第83页 |
| ·实验与讨论 | 第83-86页 |
| ·实验结果 | 第83-86页 |
| ·讨论 | 第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六章 基于非线性放大环镜的全光纤调Q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87-97页 |
| ·Sagnac 干涉环原理 | 第87-91页 |
| ·非线性传输特性 | 第88-89页 |
| ·开关阈值 | 第89-91页 |
| ·基于NALM的调Q掺Yb~(3+)光纤激光器原理 | 第91-92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92-96页 |
| ·实验结果 | 第92-95页 |
| ·讨论 | 第95-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七章 全光纤声光调Q掺Yb~(3+)光纤激光器仿真分析 | 第97-113页 |
| ·泵浦方式对激光器性能的影响 | 第97-106页 |
| ·不同泵浦方式的激光器结构 | 第97-99页 |
| ·仿真与讨论 | 第99-105页 |
| ·数值仿真 | 第99-104页 |
| ·讨论 | 第104-105页 |
| ·结论 | 第105-106页 |
| ·输出耦合镜反射率对激光器性能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 ·数值仿真 | 第106-107页 |
| ·结论 | 第107页 |
| ·增益光纤长度对激光器性能的影响 | 第107-111页 |
| ·理论与仿真 | 第108-110页 |
| ·讨论 | 第110-111页 |
| ·结论 | 第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113-116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13-114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 ·下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 | 第115-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