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概述 | 第11-22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形成背景 | 第11-13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 | 第11-12页 |
(二)、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推动作用 | 第12-13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丰富内涵 | 第13-22页 |
(一)、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 第14-15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第15-17页 |
(三)、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 第17-22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哲学诠释 | 第22-34页 |
一、技术实践论 | 第22-23页 |
二、科技价值论 | 第23-29页 |
(一)、科技的生产力价值 | 第23-27页 |
(二)、科技的人文价值 | 第27-29页 |
三、科技异化论 | 第29-34页 |
(一)、人类与机器相异化 | 第30-31页 |
(二)、人类与自然界相异化 | 第31页 |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 | 第31-34页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 第34-43页 |
一、毛泽东:"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 第34-36页 |
二、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第36-37页 |
三、江泽民:"技术跨越式发展" | 第37-40页 |
四、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技观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当代启示 | 第43-51页 |
一、科教兴国,科技创新 | 第43-45页 |
(一)、教育为本,科教兴国 | 第43-44页 |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创新型国家 | 第44-45页 |
二、科技人性化 | 第45-48页 |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 第46页 |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第46-47页 |
(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 第47-48页 |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第48页 |
三、科技的生态化 | 第48-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