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第二章 AtAO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3-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40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拟南芥 | 第23页 |
·菌株 | 第23页 |
·载体 | 第23-24页 |
·试剂 | 第24-29页 |
·普通试剂 | 第24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4-25页 |
·其他相关试剂及配制 | 第25-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40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9-32页 |
·材料培养 | 第29-30页 |
·引物设计 | 第30页 |
·拟南芥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RT-PCR扩增 | 第31页 |
·DNA电泳 | 第31-32页 |
·重组质粒pGEM-AtAOS(pA)的构建 | 第32-36页 |
·RT-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 | 第32-33页 |
·RT-PCR扩增产物与克隆载体pGEM-T Easy的连接 | 第33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3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3-34页 |
·阳性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34-35页 |
·阳性重组质粒pGEM-AtAOS(pA)的大量提取 | 第35-36页 |
·重组质粒pGEM-AtAOS-pBI(pAp)的构建 | 第36-40页 |
·表达载体pBI121的提取 | 第36页 |
·重组质粒pGEM-AtAOS(pA)和表达载体pBI121的酶切处理 | 第36-37页 |
·表达载体pBI121酶切后去磷酸化处理 | 第37页 |
·目的DNA片段的回收(乙醇沉淀法) | 第37页 |
·AtAOS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BI121的连接 | 第37-38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8页 |
·阳性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38-39页 |
·重组质粒pGEM-AtAOS-pBI(pAp)电击转化农杆菌EHA105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0页 |
·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40-42页 |
·转化载体的构建 | 第42-44页 |
3 本章内容讨论 | 第44-49页 |
·RT-PCR扩增AtAOS基因 | 第45页 |
·构建克隆质粒策略 | 第45-47页 |
·构建表达质粒策略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广藿香植株的组织培养 | 第49-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材料 | 第49页 |
·试剂 | 第4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52页 |
·试液的配制 | 第49-52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52页 |
·外植体的获得 | 第52页 |
·培养条件 | 第5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3页 |
·外植体的预培养 | 第52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52页 |
·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52-53页 |
3 本章内容讨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丙二烯氧合酶基因转化广藿香体系的构建 | 第54-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9页 |
·材料 | 第54页 |
·试剂 | 第54-55页 |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方法 | 第55-59页 |
·相关试剂配制 | 第55页 |
·引物设计 | 第55-56页 |
·广藿香叶片的预培养 | 第56页 |
·农杆菌菌液的制备 | 第56页 |
·目的基因的转化 | 第56页 |
·DNA的提取 | 第56-57页 |
·PCR检测转基因植株 | 第57-58页 |
·RNA的提取 | 第58页 |
·RT-PCR检测转基因植株 | 第58-59页 |
·组织化学法染色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广藿香对抗生素选择压力的筛选 | 第59页 |
·共培养材料对羧苄青霉素的耐受力 | 第59-60页 |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60-62页 |
3 本章内容讨论 | 第62-6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84页 |
附录Ⅰ 相关图片 | 第73-77页 |
附录Ⅱ 序列比对结果 | 第77-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