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11页 |
二、国内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重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混合并购概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混合并购的界定 | 第14-17页 |
一、混合并购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混合并购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混合并购的作用 | 第17-19页 |
一、混合并购的积极作用 | 第17-18页 |
二、混合并购的消极作用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5页 |
一、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含义 | 第20页 |
二、相关市场的含义 | 第20-23页 |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美国、欧盟关于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实践 | 第25-33页 |
第一节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诉宝洁公司案 | 第25-27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25页 |
二、简要评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欧盟Eurofix、Bauco诉Hilti公司案 | 第27-29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27-28页 |
二、简要评析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美国、欧盟的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3页 |
一、适用的可能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30页 |
二、构建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之一:宏观概述 | 第33-38页 |
第一节 混合并购的特点及反垄断审查立法现状 | 第33-36页 |
一、我国企业混合并购的特点 | 第33-34页 |
二、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立法现状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构建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原则 | 第36-38页 |
一、效率抗辩原则 | 第36-37页 |
二、经济分析导向原则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之二:具体内容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申报方式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申报标准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当事人 | 第40-42页 |
一、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执法机构 | 第40-41页 |
二、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申报义务人 | 第41-42页 |
第四节 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豁免制度 | 第42-44页 |
一、潜在竞争存在的豁免 | 第43页 |
二、效率因素的豁免 | 第43-44页 |
三、其他因素的豁免 | 第44页 |
第五节 混合并购反垄断审查的域外适用 | 第44-46页 |
一、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理论 | 第44-45页 |
二、对我国《反垄断法》第2条的评析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