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引言 | 第13页 |
·红松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红松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布 | 第13-14页 |
·红松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UV-B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体防御机制 | 第15-21页 |
·太阳紫外线辐射 | 第15-16页 |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 第16-17页 |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7-18页 |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8页 |
·植物体应对UV-B胁迫的防御 | 第18-20页 |
·UV-B辐射增强对木本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植物体内的NO | 第21-24页 |
·NO的理化性质 | 第21页 |
·植物NO的来源 | 第21-22页 |
·植物体中NO的分布 | 第22-23页 |
·NO信号转导 | 第23页 |
·NO与UV-B辐射的关系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2 增强UV-B辐射对红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5-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A-PAR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30-31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光合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1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OH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1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H_2O_2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2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Car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3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UV-B吸收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第35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幼苗蜡质含量及蜡质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5-37页 |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幼苗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外源NO调控红松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浓度效应 | 第45-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不同浓度SNP对红松针叶A-PAR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浓度SNP对红松针叶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不同浓度SNP对红松针叶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浓度SNP对红松针叶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浓度SNP对红松针叶MDA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不同浓度SNP对红松针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浓度SNP对红松针叶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浓度SNP对红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6-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56-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6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A-PAR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59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59-60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MDA含量的影响 | 第61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NO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NOS活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NR活性的影响 | 第64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65页 |
·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针叶PAL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