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产气微生物代谢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机理 | 第13-14页 |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 | 第14-15页 |
·内源微生物群落组成 | 第15-19页 |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现状 | 第19-24页 |
·产气微生物在微生物采油上的应用现状 | 第24-26页 |
·气体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 第26-35页 |
·微生物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高矿化度油藏产气微生物代谢特征 | 第37-74页 |
·油藏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 | 第37-42页 |
·MPN | 第39-40页 |
·T-RFLP | 第40-41页 |
·PCR-DGGE | 第41-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54页 |
·微生物激活产气实验研究 | 第44页 |
·气体组分检测 | 第44-45页 |
·压力分析 | 第45-46页 |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46-52页 |
·MPN法 | 第46-48页 |
·T-RFLP分析 | 第48-51页 |
·DGGE分析 | 第51-52页 |
·有机酸分析 | 第52-54页 |
·产气体系筛选原则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 | 第55-69页 |
·油藏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55-58页 |
·产气激活体系筛选 | 第58-59页 |
·产气性能分析 | 第59-62页 |
·产气量分析 | 第59-62页 |
·压力分析 | 第62页 |
·气体组分检测 | 第62-63页 |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63-68页 |
·t-RFLP分析 | 第63-65页 |
·DGGE分析 | 第65-68页 |
·有机酸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4页 |
第三章 中低矿化度油藏产气微生物代谢特征 | 第74-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页 |
·产气激活体系筛选 | 第74-75页 |
·实验结果 | 第75-85页 |
·产气性能分析 | 第75-78页 |
·产气量分析 | 第75-76页 |
·压力分析 | 第76-78页 |
·常压条件下压力分析 | 第76-77页 |
·高压条件下压力分析 | 第77-78页 |
·气体组分检测 | 第78-79页 |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79-83页 |
·有机酸分析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多孔介质中产气微生物的代谢机理 | 第86-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6-90页 |
·实验材料 | 第86-87页 |
·油水样 | 第86页 |
·实验仪器 | 第86页 |
·培养基 | 第86-87页 |
·实验方法 | 第87-90页 |
·产甲烷菌富集 | 第87页 |
·气体组分检测 | 第87-88页 |
·碳酸盐分析 | 第88页 |
·物理模拟厌氧产气实验 | 第88-90页 |
·实验结果 | 第90-111页 |
·产甲烷菌富集培养 | 第90页 |
·厌氧物理模型建立 | 第90-91页 |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91-98页 |
·气体组分检测 | 第98-100页 |
·有机酸分析 | 第100-107页 |
·碳酸盐分析 | 第107-108页 |
·表面张力分析 | 第108页 |
·压力分析 | 第108-109页 |
·驱油效果评价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产甲烷菌微观驱油研究 | 第113-1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3页 |
·实验材料 | 第1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13页 |
·实验结果 | 第113-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附录 | 第128-131页 |
MPN表 | 第128-131页 |
发表文章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