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提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0页 |
| ·氨纶的染色性及其混纺织物的沾色性 | 第9-12页 |
| ·分散染料对氨纶的染色性及涤氨织物的沾色性 | 第9-10页 |
| ·酸性染料对氨纶的染色性及锦氨纶织物的沾色性 | 第10-11页 |
| ·活性染料对氨纶的染色性及棉氨织物的沾色性 | 第11-12页 |
| ·防沾色的机理 | 第12页 |
| ·温度和pH 值对纤维防沾色的影响 | 第12-13页 |
| ·温度对防沾色的影响 | 第12-13页 |
| ·pH 值对防沾色的影响 | 第13页 |
| ·助剂对纤维防沾色的影响 | 第13-18页 |
| ·助剂防沾色原理 | 第13-14页 |
| ·表面活性剂在纤维与水相中的分配情况对防沾色的影响 | 第14页 |
| ·助剂浓度对防沾色的影响 | 第14页 |
| ·用于不同染料及工艺的防沾色助剂 | 第14-16页 |
| ·乙烯基单体的防沾色剂制备技术现状 | 第16-1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0-26页 |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0-23页 |
| ·纤维和织物 | 第20页 |
| ·染料 | 第20-22页 |
| ·其他化学品 | 第22-23页 |
|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分散染料的染色 | 第23页 |
| ·还原清洗工艺 | 第23-24页 |
| ·涤纶织物的印花 | 第24页 |
| ·皂煮工艺 | 第24页 |
| ·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 ·助剂和染料吸光度曲线的测定 | 第25页 |
| ·正交实验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均聚及共聚防沾色组份的合成 | 第26-30页 |
| ·共聚及均聚聚合物的制备 | 第26-27页 |
| ·聚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的合成 | 第26页 |
| ·MAM-DMDA 乙烯基共聚物的合成 | 第26页 |
| ·MAM-AA-DMDA 共聚物的合成 | 第26页 |
| ·淀粉-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St-MAM)的合成 | 第26页 |
| ·阳离子淀粉-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CSt-MAM)的合成 | 第26-27页 |
| ·乙烯基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涤纶和氨纶的染色性和防沾色性 | 第30-50页 |
| ·分散染料在涤纶与氨纶纤维上的染色分配 | 第30-31页 |
| ·还原清洗助剂对涤纶和氨纶沾色性的影响 | 第31-48页 |
| ·助剂对分散红3B 防沾色性的影响(正交试验A) | 第31-36页 |
| ·助剂对分散红3B 防沾色性的影响(正交试验B) | 第36-42页 |
| ·助剂对分散红3B 防沾色性的影响(正交试验C) | 第42-43页 |
| ·三种结构类型分散染料单因素实验 | 第43-46页 |
| ·扩大分散染料种类单因素实验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皂洗过程中助剂对含氨纶织物的防沾色性 | 第50-56页 |
| ·助剂对分散染料在涤氨纶印花织物上的防沾色性 | 第50-52页 |
| ·助剂对酸性染料在锦氨纶上的防沾色性 | 第52-53页 |
| ·助剂对活性染料在棉氨纶上的防沾色性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助剂与染料的相互作用 | 第56-69页 |
| ·防沾色剂与分散染料的相互作用 | 第56-62页 |
| ·防沾色剂与蒽醌型分散染料的相互作用 | 第56-58页 |
| ·防沾色剂与偶氮型分散染料的相互作用 | 第58-60页 |
| ·防沾色剂与杂环型分散染料的相互作用 | 第60-62页 |
| ·防沾色剂与酸性染料的相互作用 | 第62-65页 |
| ·防沾色剂与活性染料的相互作用 | 第65-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9-71页 |
| 结语与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