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7-27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假说和内容 | 第18-22页 |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假说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4-25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5-27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25-26页 |
·可能的不足 | 第26-2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7-3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7-28页 |
·贸易开放 | 第27页 |
·中间产品 | 第27页 |
·异质劳动力 | 第27-28页 |
·农民非农收入 | 第28页 |
·论综述 | 第28-32页 |
·分工理论 | 第28-30页 |
·有关贸易与要素价格理论 | 第30-31页 |
·新贸易理论 | 第31-32页 |
·文献回顾 | 第32-39页 |
·关于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 | 第32-34页 |
·关于贸易开放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 | 第34-37页 |
·文献总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我国对外贸易、农民非农收入的现状分析 | 第39-55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分析 | 第39-42页 |
·我国贸易开放的总体状况 | 第39-41页 |
·我国贸易开放的地区差异 | 第41-42页 |
·我国农民非农收入状况分析 | 第42-52页 |
·我国农民非农就业状况 | 第43-50页 |
·我国农民非农收入水平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4章 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非农收入及地区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5-75页 |
·我国农民非农收入地区差异及其分解 | 第55-62页 |
·我国农民非农收入地区差异分析 | 第55-56页 |
·我国农民非农收入地区差异分解 | 第56-62页 |
·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非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2-66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63-64页 |
·数据来源 | 第64页 |
·实证分析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页 |
·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非农收入增长及地区收敛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6-73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研究方法 | 第67-68页 |
·数据来源 | 第68-69页 |
·实证分析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贸易开放对我国异质劳动力收入差异的影响机制及其适应性检验 | 第75-99页 |
·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分析 | 第75-80页 |
·按贸易方式分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 第75-77页 |
·按商品构成分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 第77-79页 |
·按产品的生产过程分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 第79-80页 |
·中间产品贸易的特点 | 第80-82页 |
·产品内分工和生产环节转移是我国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80-81页 |
·中间产品出口与贸易结构升级 | 第81-82页 |
·贸易开放对我国异质劳动力收入差异的影响机制 | 第82-85页 |
·对外贸易对我国异质劳动力收入差异影响机制的适用性检验——基于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 | 第85-98页 |
·我国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 | 第85-95页 |
·贸易开放对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 | 第95-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贸易开放对我国异质劳动力收入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99-111页 |
·引言 | 第99-101页 |
·分析框架 | 第101-103页 |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 第103-107页 |
·模型设定 | 第103-106页 |
·数据处理 | 第106-107页 |
·实证结果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1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1-115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111-113页 |
·本文结论一 | 第111页 |
·本文结论二 | 第111-112页 |
·本文结论三 | 第112-113页 |
·本文结论四 | 第113页 |
·政策建议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3页 |
附录 | 第123-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