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1 生物入侵与红花酢浆草 | 第12-13页 |
| ·外来生物的危害 | 第12-13页 |
| ·外来生物的入侵生物红花醉浆草 | 第13页 |
| 2 生物农药 | 第13-14页 |
| ·生物农药的优点 | 第14页 |
| 3 真菌毒素 | 第14-17页 |
| ·真菌毒素的化学类别 | 第14-15页 |
|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 | 第15-16页 |
| ·真菌毒素作为除草剂的利用 | 第16-17页 |
| 4 真菌毒素的提纯和鉴定 | 第17-20页 |
| 引言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红花酢浆草叶斑病病原物分离以及致病性测定 | 第22-28页 |
| 1 供试材料 | 第22-23页 |
| ·供试菌株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22-23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 第23页 |
| ·致病性测定试验 | 第23-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 ·红花酢浆草叶斑病致病性测定 | 第24-25页 |
| 4 讨论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酢浆草假尾孢产毒培养、观察及毒素粗提取 | 第28-3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 ·粗毒素生物活性测定 | 第29-31页 |
| ·菌丝球的观察及其与毒素产量的关系 | 第31-34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酢浆草假尾孢毒素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以及生物测定 | 第36-5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薄层层析板和硅胶柱的准备 | 第36-37页 |
| ·萃取试验 | 第37页 |
| ·萃取液的生物测定 | 第37页 |
| ·薄层层析定性检测 | 第37-38页 |
| ·硅胶色谱柱层析分离 | 第38页 |
| ·柱层析生物测定 | 第38页 |
| ·活性组份活体生物活性测定 | 第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8页 |
| ·萃取结果 | 第38-40页 |
| ·薄层层析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 ·柱层析分离体系 | 第41-43页 |
| ·合并瓶的生物测定 | 第43-46页 |
| ·活性组份活体生物测定 | 第46-48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第50-56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0页 |
| ·供试材料 | 第50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0页 |
| ·试验方法 | 第5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 第50-53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6-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