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绪论 | 第10-24页 |
1.1重金属及其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2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和检测 | 第11-14页 |
1.2.1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 第11-12页 |
1.2.2金属离子检测的主要手段 | 第12-14页 |
1.3纳米材料简介 | 第14-16页 |
1.3.1CNTs | 第14-15页 |
1.3.2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 | 第15-16页 |
1.4石墨烯及石墨烯气凝胶 | 第16-18页 |
1.4.1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 | 第16-17页 |
1.4.2GA及其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4.3GA在吸附领域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5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 | 第18-21页 |
1.5.1ZIFs材料的功能化修饰 | 第19-20页 |
1.5.2ZIFs在吸附分离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1-24页 |
2SSA/MoS2/o-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铜离子的电化学检测 | 第24-40页 |
2.1前言 | 第24-26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2.2.1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2.2.2材料的合成 | 第27页 |
2.2.3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4电化学测试 | 第28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2.3.1SSA/MoS2/o-MWCNTs的表征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2.3.2SSA/MoS2/o-MWCNTs的电化学表征 | 第32-34页 |
2.4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4-37页 |
2.4.1pH的影响 | 第34页 |
2.4.2沉积电位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3沉积时间的影响 | 第35页 |
2.4.4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35-37页 |
2.5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37页 |
2.6实际样品检测 | 第37-39页 |
2.7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巯基改性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气凝胶用于环境样品中Au(Ⅲ)的吸附研究 | 第40-56页 |
3.1前言 | 第40-41页 |
3.2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2.1试剂和仪器 | 第41-42页 |
3.2.2SH-GNAs的合成 | 第42页 |
3.2.3静态吸附实验 | 第42-43页 |
3.3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3.3.1SH-GNAs的表征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3.3.2溶液pH对SH-GNAs吸附Au(Ⅲ)的影响 | 第47页 |
3.3.3SH-GNAs添加量对吸附Au(Ⅲ)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4吸附时间对SH-GNAs吸附Au(Ⅲ)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 | 第48-50页 |
3.3.5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50-51页 |
3.3.6吸附热力学 | 第51-53页 |
3.3.7选择性实验 | 第53页 |
3.3.8解吸附实验 | 第53页 |
3.3.9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3-54页 |
3.4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氨基改性ZIF-90用于环境样品中Au(Ⅲ)的吸附研究 | 第56-68页 |
4.1前言 | 第56-57页 |
4.2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4.2.1仪器和试剂 | 第57页 |
4.2.2NH2-ZIF-90的合成 | 第57页 |
4.2.3静态吸附实验 | 第57-58页 |
4.3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4.3.1NH2-ZIF-90的表征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4.3.2溶液pH对NH2-ZIF-90吸附Au(Ⅲ)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3NH2-ZIF-90添加量对吸附Au(Ⅲ)的影响 | 第61页 |
4.3.4吸附时间对NH2-ZIF-90吸附Au(Ⅲ)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 | 第61-64页 |
4.3.5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64-65页 |
4.3.6吸附热力学 | 第65-66页 |
4.3.7选择性实验 | 第66页 |
4.3.8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66页 |
4.4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附录:缩略词表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