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油田压裂返排液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压裂液第11页
   ·压裂液的类型第11-13页
     ·水基压裂液第12页
     ·油基压裂液第12页
     ·多相压裂液第12-13页
     ·酸基压裂液第13页
   ·压裂返排液及其污染第13页
   ·油田污水与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方法第13-17页
     ·微波无极紫外光氧化-内电解工艺第14页
     ·纳米光催化氧化第14-15页
     ·五步法处理第15页
     ·高铁酸盐氧化絮凝第15-16页
     ·超临界水氧化第16页
     ·固化法第16-17页
   ·压裂液处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第17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碱性压裂返排液的实验研究第19-28页
   ·实验部分第19-21页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19-20页
     ·实验步骤第20-21页
   ·实验结果第21-26页
     ·混凝机理第22页
     ·常见絮凝剂第22页
     ·常见助凝剂第22-23页
     ·不同絮凝剂的考察第23-25页
     ·不同助凝剂的考察第25-26页
     ·氧化剂对CODcr 去除率的影响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酸性压裂返排液的实验研究第28-53页
   ·絮凝剂的筛选第28-31页
     ·PFS 用量对CODcr 去除率的影响第28页
     ·PFS 与PAC 的复配实验第28-29页
     ·pH 值对PAC 絮凝效果的影响第29-30页
     ·PAC 用量的考察第30-31页
   ·助凝剂的筛选第31-33页
     ·pH=12 时水玻璃对CODcr 去除率的影响第31页
     ·PAC 与NaSiO_3 不同配比对CODcr 去除率的影响第31页
     ·絮凝剂用量对CODcr 去除率的影响第31-32页
     ·多级絮凝对CODcr 去除率的影响第32页
     ·絮凝时间对CODcr 去除率的影响第32-33页
   ·氧化剂的筛选第33-38页
     ·次氯酸钠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3-34页
     ·次氯酸钠在不同pH 环境下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4页
     ·pH=7 环境下次氯酸钠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4-35页
     ·双氧水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5-36页
     ·高锰酸钾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6-37页
     ·过硫酸钾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7页
     ·高氯酸钠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7-38页
     ·二氧化氯对CODcr 的去除率效果第38页
   ·漂白粉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8-40页
     ·pH 值对漂白粉CODcr 的去除率效果第38-39页
     ·漂白粉用量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39-40页
   ·温度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40-41页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0页
     ·不同温度下次氯酸钠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40-41页
     ·不同温度下漂白粉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41页
   ·复合氧化剂对CODcr 的去除效果第41-46页
     ·次氯酸钠与过硫酸钾的复配第42页
     ·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的复配第42-43页
     ·次氯酸钠与高氯酸钠的复配第43页
     ·次氯酸钠与双氧水/Fe~(2+)的复配第43-44页
     ·次氯酸钠、过硫酸钾与双氧水/Fe~(2+)的复配第44-45页
     ·次氯酸钠、过硫酸钾、双氧水/Fe~(2+)与漂白粉的复配第45-46页
   ·回注水工艺流程设计第46-47页
   ·深度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第47-51页
     ·先氧化后絮凝第47-48页
     ·先絮凝后氧化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压裂返排液处理现场中试研究第53-61页
   ·概述第53页
   ·现场水样水质第53页
   ·处理工艺第53-54页
     ·一级氧化第53页
     ·调质兼二级氧化第53-54页
     ·混凝段第54页
     ·离心分离段第54页
     ·过滤吸附第54页
   ·现场水处理第54-57页
     ·第一批次(五月十八日)水处理第54-55页
     ·第二批次(五月十九日)水处理第55-57页
     ·第三批次(六月九日)水处理第57页
   ·现场实验总结第57-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详细摘要第68-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深1气田营城组火山岩气藏评价
下一篇:利用工业废水生产生物絮凝剂及其性能研究